股骨头坏死 - 补肾养肝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患者信息

  • 姓名:吕某
  • 性别:男
  • 年龄:55岁
  • 职业:工人

初诊信息

  • 日期:2005年9月5日
  • 主诉: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5个月,近1个月症状加重
  • 现病史: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休息后略缓解,但每天劳累后疼痛加重,怕凉,纳可,寐差,二便调。既往有激素药过敏史。曾在某医院治疗不见效,遂来我院就诊。
  • 症状及体格检查
    • 心率:70次/分
    • 血压:120/80mmHg
    • 痛苦面容,查体合作
    • 右髋关节外展、内旋及下蹲活动受限
    • 右腹股沟压痛(+)
  • 影像学及理化检查:骨盆X线平片;右侧股骨头外形与关节间隙无明显异常,骨质硬化,头内囊泡样改变,皮质下呈“新月征”和条状透亮带。
  • 诊断: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菌性)(肝肾亏虚型)
  • 辨证:乃肝肾不足所致,肾气虚不能充养骨髓,肝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致使骨蚀筋痿。
  • 治则治法:补肾养肝,壮骨强筋,活血通经,化淤止痛。
  • 内服方药:复肢胶囊,每次8粒,日3次口服。
  • 外治法:汉热袋熨帖患处,24小时更换。
  • 疗程:3个月一个疗程。
  • 注意事项:嘱患者忌烟酒,禁用激素类药物,扶拐缓慢走行,避风寒。

二诊信息

  • 日期:2005年12月3日
  • 症状:患肢不痛,活动进步,右侧腹股沟压痛轻度。
  • 影像学检查:X线片显示:右股骨头囊内泡变小,骨密度明显改善。
  • 治疗建议:继续服用复肢胶囊一个疗程。

三诊信息

  • 日期:2006年3月5日
  • 症状:患肢不痛,活动自如,弃拐行走1500m无障碍。
  • 影像学检查:X线片:右髋关节间隙及股骨头外形均正常,股骨头囊泡样变基本消失,骨密度明显改善。
  • 治疗建议:继续服用复肢胶囊一个半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

  • 概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的骨病,早期很难诊断,因其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已成为骨伤科治疗上的疑难重症。近年来,由于临床上激素的广泛、长期使用,导致股骨头坏死有上升趋势,除引起高度重视警惕滥用激素外,还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防止本病的进一步发展。在治疗上,西医根据不同分期采用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疗效尚不满意。中医药在早期(Ⅰ、Ⅱ期)防治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医药防治激素报道,但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导致目前临床上对本病辨证论治方法上多带来困难,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本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使证型、方药规范化,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 病因机制:本病因长时间或间断性使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机制为用药后引起脂肪代谢紊乱,股骨头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堆积,股骨头的小血管内脂肪栓塞,导致早期骨细胞坏死,骨基质损害较晚,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骨细胞坏死越多。
  • 理论依据:《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先天不足,卫外不固,极易受到各种外因的作用而发生本病。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筋骨的强弱与肝肾精血的状况关系密切相关。《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岐伯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 治疗方法:骨本病采用具有补肾养肝,强筋壮骨,通络止痛之复制胶囊治疗,验证了笔者“治肾亦即治骨”理论的正确性,并辅以局部熨帖中药,以加强活血化瘀疗效。
  • 研究进展:经过多年临床试验研究筛选研制出治疗本病专用中药复制胶囊,应用于临床疗效可靠,按国家新药三类标准进行研发,在临床应用近5000余例并对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进行比较,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于1998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局临床试验批准文号,此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