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某医案
患者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30岁
- 初诊日期:2011年4月16日
主诉
咳嗽1年余。
症候
- 咳嗽有白痰涎,已1年多。
- 食欲差,睡眠可。
- 苔白有斑点,脉沉细。
- 有吸烟史15年(现已戒烟2年)。
- 回国时无症状,到北京后出现症状,医院诊为气管炎。
经络诊察
- 右孔最有深部结络(慢性气管病变)。
- 中府下有结络(肺病,也可能跟吸烟史有关)。
- 督脉4、5嵴椎有结络(气管)。
- 手太阴经、手厥阴经、足阳明经异常。
辨经
- 病在太阴经,属肺脾两虚,卫气不足。
选经
- 太阴经
- 足阳明经
- 督脉
- 任脉
选穴
- 中府(揲)
- 神道(灸)
- 孔最(右)
- 中脘
- 丰隆
二诊
- 患者述说针后症状已明显缓解,但翌日有疲劳感。
- 舌红苔薄,脉滑。
- 点刺身柱,针列缺、公孙、太渊、足三里、中脘,揲中府。
疗效
- 共两诊,1年多的咳嗽经过两次治疗痊愈。
- 7月12日因饮食不调引起便秘求诊时告之:咳嗽已愈,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一诊
- 取肺募穴(中府)、郄穴(孔最),督脉之神道穴,以解表宣肺止咳。
- 加中脘、丰隆以健脾化湿祛痰。
- 任何经络、脏腑有病时,尤其是久病,多在相关募穴、俞穴或相关的督脉腧穴有异常反应,可采用适当的推拿手法来协助治疗,如揲法、割皮法等。
- 这类手法出自《史记·扁鹊仓公传》,传说来自于上古医家俞跗,代表古代的调整经络的手法。
- 应用这类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常可取得不可思议的临床疗效,并且取效迅速。
《素问·咳论》曰
-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 患者咳嗽兼有白痰涎、食欲差,属于脾胃的症状,而手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都有异常反应。
二诊
- 取公孙(足太阴脾经络穴)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治疗与足太阴相表里的足阳明胃经,表里经同治。
- 由于患者有疲劳感,加太渊、足三里补气。
按语
- 任何经络、脏腑有病时,尤其是久病,多在相关募穴、俞穴或相关的督脉腧穴有异常反应,可采用适当的推拿手法来协助治疗,如揲法、割皮法等。
- 这类手法出自《史记·扁鹊仓公传》,传说来自于上古医家俞跗,代表古代的调整经络的手法。
- 应用这类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常可取得不可思议的临床疗效,并且取效迅速。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