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医案
## 患者信息
- **姓名**:Z
- **性别**:女
- **年龄**:54岁
- **国籍**:美国
- **初诊日期**:2011年4月2日
## 主诉
- **主要症状**:右少腹疼痛9个月
- **症状描述**:右少腹持续性疼痛,并放射至周围,偶有刺痛,影响睡眠
## 病史
- **手术史**:2010年6月右卵巢因囊肿被摘除;1994年子宫摘除(子宫肌瘤960克)
- **诊断**:2010年11月检查诊为术中损伤神经所致
## 初诊
- **日期**:2011年4月2日
- **症候**:右少腹持续性疼痛,并放射至周围,偶有刺痛,影响睡眠。苔薄白,脉沉缓
- **经络诊察**:太冲有结节、蠡沟压痛,足厥阴经异常
- **辨经**:病在足厥阴经
- **选经**:足厥阴经
- **选穴**:右侧太冲、曲泉、中都
- **针后效果**:患者述少腹疼痛减轻
## 二诊
- **日期**:未具体记录
- **症状**:少腹痛已明显减轻
- **选穴**:穴同前
## 三诊
- **日期**:未具体记录
- **症状**:腹痛很轻,腹胀
- **经络诊察**:三阴交有很强的异常反应
- **选穴**:右侧太冲、曲泉、三阴交
## 四诊
- **日期**:未具体记录
- **症状**:近3天来腹痛(刺痛)腹胀较前明显
- **选穴**:尺泽、阴陵泉、章门、太白、公孙
## 五诊
- **日期**:未具体记录
- **症状**:上诊数小时后疼痛略减
- **经络诊察**:太冲有粗大结络,蠡沟压痛,曲泉异常。厥阴经异常
- **选穴**:右侧太冲、蠡沟、急脉
## 六诊
- **日期**:未具体记录
- **症状**:右少腹痛已不明显,仅有胀感,苔略腻
- **选穴**:右侧太冲、蠡沟、急脉、阴陵泉
## 疗效
- **患者回国未继续治疗**
- **症状改善情况**:症候已明显好转
- **治疗次数**:共6诊
- **疗效**:属显效
## 医案解读
- **单纯按疾病位置选穴**:可能会取右少腹的局部腧穴,例如腹结、腹哀、归来等穴位,重点可能在足太阴脾经
- **经络诊察**:病在足厥阴肝经而不在足太阴脾经,故一诊、二诊单取肝经腧穴
- **三诊**:腹痛已很轻,说明瘀血已明显改善,去中都。腹胀属湿气重,经络诊察发现三阴交明显异常,故治疗加三阴交
- **四诊**:腹胀而体重增加为水湿内停的现象,属“太阴气逆”,为太阴经气不足以化湿的病变,故取手足太阴经腧穴,加脾的募穴
- **五诊**:治疗取患侧足厥阴经的原穴、络穴以及局部腧穴和阿是穴(急脉)
- **六诊**:腹痛已轻,仍有胀感;治疗穴同前,再加阴陵泉以治腹胀
【按语】
- **太白**:足太阴经原穴,通过与三焦经的联系能温健脾脏,提高脾的利水化湿的功能
- **公孙**:足太阴经络穴,能健脾理气化湿,治疗腹部胀满的作用较强
- **章门**:脾的募穴,亦能治疗腹胀
- **尺泽、阴陵泉**:两个同名经合穴相配有协同作用,能调整太阴气机以化湿
- **急脉**:治疗小腹中(子宫与附件等)的瘀血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