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陈某
  • 性别:女
  • 年龄:28岁
  • 初诊日期:2020年6月1日

主诉

颈项僵硬伴左上肢麻木1周。

现病史

患者既往长期久坐伏案工作及卧床看手机,1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颈项僵硬伴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呈间歇性发作,与颈部活动相关,夜间加重。为明确诊断遂来就诊。现左拇指尖麻木呈持续性,颈项部偶有酸痛,乏力。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颈部外伤史。

专科查体

  • 生命征:平稳。
  • 舌象:质澹暗,苔薄白,脉细弦。
  • 左侧上肢:各关节无明显肿胀、压痛部位。
  • 颈部:颈曲变直,双侧颈部肌肉紧张,尤以左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左侧C5/6关节突不对称,压痛明显,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椎间孔挤压征左侧阳性,右侧阴性,颈部拔伸试验阳性,转颈试验阴性,肌力、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存在对称,霍夫曼征阴性,病理征未引出。

初步诊断

  •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 中医诊断:项痹(气血不足、脉络瘀阻)。

初步分析

患者症见颈项僵硬、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临床上出现指尖麻木的常见疾病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肩周炎、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雷诺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免疫疾病等。初次接诊病人需要通过查体与辅助检查配合,对其进行诊断与排除。该患者颈项僵硬,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与颈部活动相关。专科查体:颈曲变直,双侧颈肌紧张,左侧C5/6关节突不对称,压痛明显,椎间孔挤压征左侧阳性,颈部拔伸试验阳性。初步考虑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性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常因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因患者行左侧椎间孔挤压征试验时,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加重,行颈部拔伸试验时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缓解,考虑因左侧椎间孔(尤以C5/6椎间孔为主)变小,增生的骨刺刺激颈神经根而引起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

鉴别诊断

  • 腕管综合征:暂不考虑。
  • 肘管综合征:暂不考虑。
  • 肩周炎:暂不考虑。

影像学检查

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张口位片,影像结果提示患者颈椎曲度轻度反弓,左侧C5/6椎间孔明显变小。

力量测试评估分析系统DIERS myoline professionl颈部等长肌力检测

  • 详细检测结果:详见图示。

西医分析

患者因长期久坐伏案及不良姿势与生活习惯,加之劳累,颈项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劳损、颈椎退行失稳,从而导致颈肌痉挛,破坏了颈肌的平衡应力,颈部肌力下降,引起颈椎骨关节旋转、移位,继而引发局部病理性炎症变化,刺激C6神经根,故出现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

临床诊疗

(1) 治疗原则

  • 针对“骨错缝,筋出槽”的病机,可运用推拿手法理筋整复,使“骨正筋柔,气血以和”。
  • 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筋骨失健”的病因,需配合中医传统功法或现代运动康复训练,使其“筋强骨健”。

(2) 治疗方法

  • 推拿基本操作
    • 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拿法等手法往返操作五线(督脉线、夹嵴线、颈旁线),时间约5min, 以疏经通络、理气活血。
    • 用滚法、拿法、按揉法等手法交替操作五区(肩胛带区、肩胛背区、肩胛间区),时间约5min, 以舒筋解痉,缓解肌紧张。
    • 颈部调整手法操作:运用多角度颈椎拔伸手法,并根据临床触诊情况:左侧C5/6关节突不对称,压痛明显,以影像结果为依据通过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调整C5/6关节突。
    • 疗效巩固:手法操作完成后,再予舒筋止痛水(院内制剂)局部涂擦舒筋活血,理气止痛。

(3) 医嘱

  • 定期复诊治疗(一周治疗两次)。
  • 减少伏案工作时间。
  • 纠正不良坐姿与生活习惯。
  • 合理使用颈枕调整颈部高度。
  • 加强颈部肌群锻炼,根据颈椎曲度变化旋转,选择《易筋经》托天式功法锻炼,强筋壮骨,巩固疗效。

二诊

  • 病情变化:颈项僵硬及左上肢麻木明显好转。
  • 专科查体:舌质澹暗,苔薄白,脉细弦。双侧颈部肌肉紧张度减轻,左侧C5/6关节突对称,压痛明显减轻,椎间孔挤压征左侧弱阳性,颈部拔伸试验阳性,其余查体同上诊。
  • 诊断:同上诊。
  • 病情分析及治疗方案:患者二诊示颈项部僵硬疼痛较前好转,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好转,结合查体情况,根据“分期综合诊疗”的整体治疗思路,属于颈椎病的缓解期。治疗上继续予推拿舒筋通络、《易筋经》托天式功法强筋壮骨,今可暂停舒筋止痛水运用。嘱其定期复诊治疗(1周治疗1次)。

三诊

  • 病情变化:1个月后复诊,患者左上肢及拇指尖麻木消失,颈项部僵硬酸痛明显改善。
  • 诊断:同上诊。
  • 力量测试评估分析系统DIER myoline professionl颈部等长肌检测:结果示颈部各方向最大等长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 医嘱:定期复诊治疗(1月治疗1次),继续加强颈部合理的功能锻炼。

按语

  • 诊断的必要性: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资料,在推拿临床工作中应将其结合进行辨证诊疗,精准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否则即使再熟练的手法技巧,也会发生失治误治,甚至产生医疗纠纷;同时根据疾病的病理变化情况进行分期,依据分期确定治疗目标与方案。
  • 手法的凝练性:诊断是第一步,是诊治的基础,而手法操作就是治疗的关键。推拿医生要有熟练的手法技能,才能快速解决疾病,获得良好疗效。
  • 医嘱的重要性:对于筋骨失衡的病患,手法治疗虽能在当下取得“骨正筋柔”的效果,但大部分病患由于不良生活、工作习惯,加之缺乏运动训练,致病情易反复发作。故临床治疗,除了要解决患者的疼痛症状外,如何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使得机体维持“筋骨劲强”的状态,也是关键之处。因此必须加强慢性疾病患者不良习惯、科学锻炼与合理治疗的管理。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