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张某
  • 性别:女
  • 年龄:35岁
  • 职业:工人
  • 初诊日期:1978年8月24日

主诉

结婚7年,婚后1年内2次自然流产,以后未孕。

病史

  • 1972年6月结婚,同年10月怀孕,停经50d后出现阴道出血,经注射黄体酮及服中药安胎均未奏效而自然流产。
  • 1973年2月2日,停经43d后,突然腰酸腹痛,阴道流血不止,汗出淋漓,面色苍白,送某妇幼保健院急诊入院。诊断为“宫外孕急性期出血(休克型)”,经抢救脱险出院。
  • 每次月经来临,两乳作胀,乳头触痛,小腹胀滞,腰酸骨楚。
  • 1975年3月至1976年3月,曾做子宫、双侧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边缘光整,右侧输卵管充盈达伞端,左侧达壶腹部,峡部粗细不均”。24h摄片示“盆腔内未见涂布,碘油残留于两侧输卵管伞端,右侧积水”。诊断为“双侧输卵管阻塞”。
  • 给予中药调理3年余,依然未孕。
  • 1978年2月至3月,连续5次作通气术,均未获效。右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

诊查

  • 月经情况:每月经来,经色暗紫,量少。
  • 伴随症状:神疲腰酸,纳谷不振,形寒体冷,面色少华。
  • 舌脉:脉细,尺部无力,时而出现结代,苔薄质澹。

诊断

证系宫外孕失血后,肝阴不足,太冲脉虚,兼以木邪侮土,脾气受制。肝者藏血,脾主生血,肝血之藏不足,生血之藏受制,以致血海失养,气滞瘀结而不孕也。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