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熊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55岁
- 初诊日期:2016年1月20日
现病史
- 西医诊断:
- ① 支气管感染
- ② 肺癌肝转移
- 中医辨证:咳嗽(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初诊(2016年1月20日)
1. 主诉
- 感冒后咳嗽加重,有黄绿色黏痰咳不利,咳时胸胁痛,伴气短、气喘,乏力,嗜睡,纳可,大便每日2~3次。
2. 舌象与脉象
- 舌澹红,苔白厚,脉沉滑弦。
3. 处方
- 方剂:黛蛤散合枳桔汤加减
- 药物:
- 鱼腥草 30g
- 芦根 30g
- 海浮石 24g(布包先煎半小时)
- 桔梗 15g
- 海蛤粉 15g(布包先煎半小时)
- 胆南星 6g
- 青黛 5g(布包煎)
- 冬瓜仁 30g
- 生甘草 10g
- 炒枳壳 15g
- 杏仁 15g
- 薤白 10g
- 煎服方法:7剂,每日1剂,清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二诊(2016年1月27日)
1. 主诉
- 咳嗽减轻,咳痰减少,咳时仍胸胁痛。
2. 舌象与脉象
- 舌澹红,苔薄白,脉弦细。
3. 处方
- 方剂:上方加旋覆花 12g(布包煎),海蛤粉增加至30g。
- 药物:
- 旋覆花 12g(布包煎)
- 海蛤粉 30g
- 煎服方法:14剂,每日1剂,清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三诊(2016年2月14日)
1. 主诉
- 咳嗽停止,黄绿色黏痰已祛除,胸胁痛减,现乏力,气短。
2. 舌象与脉象
- 舌澹,苔薄白,脉弦缓。
3. 处方
- 方剂:上方加党参 15g,炒白术 15g,陈皮 10g,去鱼腥草,胆南星。
- 药物:
- 党参 15g
- 炒白术 15g
- 陈皮 10g
- 党参 15g
- 炒白术 15g
- 陈皮 10g
- 煎服方法:14剂,每日1剂,清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四诊(2016年3月2日)
1. 主诉
- 乏力,气短,嗜睡明显好转。
2. 舌象与脉象
- 舌澹,苔薄白,脉弦缓。
3. 处方
- 方剂:长期服用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丸(中成药)。
- 药物:
- 参苓白术散
- 补中益气丸
- 煎服方法:随访一切正常,未出现肝转移后腹水。
分析
- 分析:本病案是肺癌患者感受风寒后出现咳嗽、咳痰,痰色黄绿黏而不利,为肺有郁热,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证,治宜清肺止咳,理气化痰。方中用鱼腥草、芦根清肺热,海浮石、海蛤粉软坚祛顽痰,胆南星、冬瓜仁祛痰排脓,枳壳配桔梗又名“枳桔汤”,一宣一降,宽胸利膈,利气化痰,气化则痰化;桔梗配甘草又名“桔梗汤”,又可化痰利咽排脓;青黛配海蛤粉名“黛蛤散”,平肝清肺,杏仁降气;枳壳理气;薤白通阳散结;全方理气宽胸,宣降肺气而咳减痰少。二诊时,咳仍胸胁痛,为肝气侮肺,痰气阻滞胸胁,故在上方中加入旋覆花疏通气机,增加海蛤粉用量以清利痰热。三诊时,黏痰已除,咳时胸胁痛减,仍乏力气短,属脾肺气虚,故去鱼腥草、胆南星减少清热化痰剂,增加健脾益气之异功散,因而乏力,气短,嗜睡好转。患者属肺癌肝转移,遵《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以防脾土衰败,后天先养,故四诊时嘱其长期服用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丸。
体会
- 体会:咳与痰是肺病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止咳必以化痰,痰不除,咳不止;化痰当先理气,化痰药中加入理气药,宽胸利膈、升降气机,使痰有出处,但痰有质和量的不同,临床上当出现泡沫痰时,多为风痰,考虑气虚受风,用干姜甘草汤加荆芥、防风祛风药治之;痰黏稠咳利,考虑脾胃气虚,应健脾化痰,用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异功散之类;痰黏拉丝时,多为顽痰有热,用黄连温胆汤加海浮石、海蛤粉类软坚化痰。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