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48岁
  • 职业:工人
  • 初诊日期:1997年12月6日

主诉及病史

  • 主诉:自觉吞咽不利,梗塞不下,持续约2个月。
  • 检查:1997年10月27日手术,病理报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术中见食道外膜淋巴结有转移(5/5)。
  • 术后症状:食道上端有堵塞感,时或恶心,呕吐,噫气不畅,胸闷,咳嗽迁延不已,声音低微,形体消瘦。

体征及舌脉

  • 舌象:苔淡黄薄腻,质紫。
  • 脉象:脉细。
  • 辨证:痰气瘀阻,胃虚不降。

初诊方药

  • 药物:太子参15g,南沙参10g,北沙参10g,桃仁10g,杏仁10g,法半夏12g,公丁香3g,炒苏子10g,蜣螂虫10g,炒莱菔子10g,石打穿25g,八月扎12g,旋复花6g(包煎),代赭石20g(先煎),降香3g,山茨菇10g。

二诊

  • 症状变化:食道阻塞感明显减轻,但胃部仍时有痞胀,噫气频作,恶心,泛吐黏痰。
  • 调整方药:原方加陈皮6g,竹茹3g。

三诊

  • 症状变化:脘痞、恶心缓解。此后吞咽正常,但饮食稍有不慎,则腹泻便溏,口中时泛涎沫,噫气,纳谷欠香,苔薄白腻,质暗红,脉细滑。
  • 调整方药:治从温中健脾和胃,清化湿热。
    • 药物:潞党参12g,制附片6g,炮姜3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炙甘草3g,川黄连3g,吴茱萸2g,法半夏10g,藿香10g,煨木香6g,煨肉果5g,补骨脂10g,诃子肉4g,八月扎10g,炒薏苡仁20g,砂仁3g(后下)、焦六曲10g,焦山楂10g。

四诊

  • 症状变化:腹泻便溏停止,纳食增加。
  • 调整方药:继续使用上一诊方药加减。

五诊

  • 症状变化:至1999年6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消化道钡透、B超均正常,胃镜检查示“食道中段癌呈术后改变”。患者除受凉、饮食不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外,余无明显不适,精神良好,体质量有增,但形体仍显瘦弱。
  • 调整方药:继续以益气健脾,理气和胃,化痰散结治疗。
    • 药物:太子参12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法半夏10g,陈皮6g,川黄连3g,吴茱萸3g,炮姜3g,炒淮山药15g,香附10g,煨木香2g,八月扎15g,煅瓦楞子15g,山茨菇10g。

按语

  • 总结:本例患者初诊时患者及家属均较悲观,全身情况亦较差,通过2年的辨证治疗,疗效确切。治疗过程始终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随证立法,不拘一法一方。初起气阴不足,胃气不降,以补益气阴,和胃降逆为法。嗣后,胃气稍和,而脾肾阳虚,火不暖土之候显现,改从温肾暖土之法治疗,且同时兼以中焦湿热,寒温合法,调补兼施,终得病情改善。一则补其虚,强其体,一则散其结,攻其病,消补结合,平和调理,巩固疗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