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医案

医案原文

转运使李公,有孙八岁,病嗽而胸满短气。医者言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各二服治之。三日加喘。钱曰: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使喘满,当补肺脾,勿服凉药。李曰:医已用竹叶汤、牛黄膏。钱曰:何治也?医曰:退热退涎。钱曰:何热所作?曰:肺经热而生嗽,嗽久不除生涎。钱曰:本虚而风寒所作,何热也?若作肺热何不治其肺而反调心?盖竹叶汤、牛黄膏治心药也。医有惭色,钱治愈。(引自:小儿药证直诀)

评析

1. 病案背景

  • 患者信息:转运使李公之孙,八岁。
  • 主要症状:咳嗽、胸满、短气。
  • 治疗经过:医者认为肺经有热,使用竹叶汤、牛黄膏治疗,但三日后症状加重,出现喘息。

2. 钱乙的诊断与治疗

  • 钱乙诊断:认为是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导致喘满。
  • 治疗原则:补肺脾,不服用寒凉药物。
  • 医者反应:医者认为已用竹叶汤、牛黄膏退热退涎,但钱乙指出这些药物是治心药,不适合治疗肺热。
  • 治疗结果:钱乙治愈。

3. 病案总结

  • 病因分析:哮喘的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 内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痰饮留伏肺窍,成为哮喘之夙根。
    • 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嗜食咸酸等。
  • 病机分析:哮喘发作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病机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肺气不利,引动伏痰,痰气交阻,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间痰鸣哮吼,发为哮喘。
  • 治疗建议:医已用寒凉药无效,钱乙断为肺气不足,复有寒邪,治之以补脾补肺而愈。案中虽未出方,然据证推之,三拗汤合六君子之类,或可选用。

4. 案例启示

  • 重视病史采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盲目用药。
  • 借鉴前医经验:善于借鉴前医失败的教训,避免重复错误。

以上为钱乙治疗哮喘的医案及其评析,希望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