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27岁
  • 职业:学生
  • 初诊日期:1985年8月20日

病史

患者于5天前淋雨,当晚即发热,伴恶寒头痛。经附院门诊和急诊观察室诊治,服中成药及西药,病情无改善,继进苦寒清热之剂,发热暂退,旋即热度增高,遂入院治疗。入院后,服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症情未减,邀余会诊。

初诊(1985年8月20日)

1. 主诉

壮热(体温40.1℃),恶寒,头痛,轻咳无痰,口干不欲饮,恶心欲呕,面赤,咽红,大便溏,小便黄短。

2. 体征

  • 舌苔:黄腻
  • 脉象:浮滑数

3.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2.35×10°/升,其中杆状0.05、中性0.64、淋巴0.27、伊红0.04,血小板86×10°/升。

4. 诊断

  • 病因:暑热邪气袭人
  • 病理:患者发病急骤,迅速出现阳明大热,耗伤津气
  • 辨证:暑热邪气为患,暑湿郁表,湿困中焦

5. 治法

清暑化湿,泻火生津

6. 处方

  • 青蒿 6克
  • 香蕾(均后下) 6克
  • 甘草 6克
  • 藿香 10克
  • 扁豆花 12克
  • 白蒺藜 12克
  • 苍耳子 12克

7. 用法

1剂水煎服

二诊(1985年8月21日)

1. 主诉

发热大减(体温37.3℃),恶寒消失,头痛减轻,咽红,舌苔黄腻,脉浮滑略数。

2.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2.35×10°/升,其中杆状0.05、中性0.64、淋巴0.27、伊红0.04,血小板86×10°/升。

3. 诊断

暑湿未清

4. 治法

守上方加减

5. 处方

  • 青蒿 5克
  • 香蕾(均后下) 5克
  • 甘草 6克
  • 生石膏(先煎) 15克
  • 大青叶 15克
  • 连翘 15克
  • 葛根 15克
  • 花粉 15克
  • 板蓝根 12克
  • 白蒺藜 12克
  • 菊花 12克
  • 藿香 10克

6. 用法

2剂

三诊(1985年8月23日)

1. 主诉

热退(体温36.9℃),头痛已除,汗出,咽微红,口干,舌苔薄黄,脉弦滑。

2.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2.35×10°/升,其中杆状0.05、中性0.64、淋巴0.27、伊红0.04,血小板158×10°/升。

3. 诊断

邪热初退,胃阴受伤

4. 治法

益气养阴,兼清余邪

5. 处方

  • 菊花 10克
  • 西洋参(另炖) 10克
  • 花粉 15克
  • 太子参 15克
  • 大青叶 15克
  • 丹参 12克
  • 白蒺藜 12克
  • 连翘 12克
  • 板蓝根 12克
  • 糯稻根 30克
  • 甘草 6克

6. 用法

2剂

按语

患者虽在初秋发病,但当时气候炎热,暑热邪气袭人,且发病急骤,迅速出现阳明大热,耗伤津气。治疗过程中,因“暑多兼湿”,湿困中焦,故见恶心欲呕,便溏,不欲饮,苔腻。暑湿郁表,故见恶寒,脉浮。治疗上,清暑化湿,泻火生津,逐渐调整至益气养阴,兼清余邪,最终痊愈出院。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