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痰湿阻络之肝癖(酒精性脂肪肝)
患者信息
- 姓名:何某
- 性别:男
- 年龄:43岁
- 籍贯:河北省任丘市
- 首诊日期:1989年10月10日
主诉
右胁闷痛10年,近1个月加重。
现病史
- 症状:右胁胀闷不舒10年,近1个月来胁痛次数增多。
- 生活习惯:平素嗜酒,饮酒长达20余年。
- 其他症状:体倦乏力,活动后尤甚,口黏腻。大便溏薄,小便正常,形体略胖。
- 舌象:舌质澹,苔白厚,舌下络脉瘀滞。
- 脉象:脉弦滑。
- 检查结果:肝功检查示转氨酶正常,甘油三酯5.1mmol/L, 胆固醇7.3mmol/L。肝胆B超示中度脂肪肝。
诊疗经过
- 诊断:在他院被诊为“酒精性脂肪肝”,曾服过降脂药疗效不明显。
- 首诊方药:
- 药物:当归12g,白芍20g,柴胡10g,茯苓30g,生白术15g,炒苍术15g,炙甘草10g,生山楂30g,荷叶10g,决明子10g,清半夏12g,陈皮12g,桃仁10g,红花10g,元胡12g
- 煎服方法:7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
- 日期:1989年10月17日
- 症状变化:药后右胁痛缓解,大便仍溏,乏力未减。
- 调整方药:
- 药物:当归12g,白芍20g,柴胡10g,茯苓30g,生白术15g,炒苍术15g,炙甘草10g,生山楂30g,荷叶10g,清半夏12g,陈皮12g,桃仁10g,红花10g,元胡12g,党参15g,葛根15g,泽泻15g
- 煎服方法:7剂,水煎服,日2次。
三诊
- 日期:1989年10月24日
- 症状变化:胁痛已无,大便尚可,身倦不解,舌红苔薄白。
- 调整方药:
- 药物:当归12g,白芍20g,柴胡10g,茯苓30g,生白术15g,炒苍术15g,炙甘草10g,生山楂30g,荷叶10g,清半夏12g,陈皮12g,桃仁10g,红花10g,党参15g,葛根15g,泽泻15g,炙黄芪30g,莲子肉20g
- 煎服方法:10剂,水煎服,日2次。
四诊
- 日期:1989年11月3日
- 症状变化:患者症状已消,精神倍增。
- 建议:嘱其戒酒,继续服用降脂通脉丸2个月,早晚各1丸,以巩固疗效。
- 随访:1年后随访,患者肝胆B超示未见异常,血脂正常,胁痛未作。
按语
本案因长期嗜酒无度,湿邪蕴结,肝气郁滞,络脉不通而胁部闷痛。木郁土壅,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故口中黏腻不爽,大便溏薄。痰湿滞络,气机受阻,则身倦乏力。魏师抓住湿、痰、瘀之病机, 施以化湿、祛痰、活血之法。《正传》载:“凡胁痛, 皆肝木有余。”首诊以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 二陈汤祛痰化湿; 另伍炒苍术燥湿健脾;生山楂、荷叶、决明子清肝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元胡逐瘀通络止痛。《本草纲目》载山楂能“化饮食, 消肉积, 症瘕, 痰饮痞满吞酸, 滞血痛胀”。《本草通玄》载荷叶能“开胃消食,止血固精”。魏师在治疗脂肪肝时喜用生山楂、荷叶、决明子降脂化瘀和胃,临床应用效果显着。二诊中因其便溏,故去决明子,加党参、葛根、泽泻升清健脾利湿。三诊宗前方加炙黄芪、莲子肉以健脾益气。四诊诸症平息,以丸药固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