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左医案

一诊

  • 患者信息:杨左,59岁。
  • 主诉:胃病多年,食少而胀,消化不良,近则心下胃脘发生痞块,按之痛。
  • 脉象:脉沉细。
  • 方剂:枳术丸半补半消法
  • 药物
    • 贡于术 3钱
    • 白云苓 3钱
    • 半夏 2钱
    • 五谷虫 1钱
    • 砂仁 1钱5分
    • 粉甘草 1钱
    • 炒枳实 1钱5分
    • 分化橘红 1钱5分
    • 川朴 1钱5分
    • 焦山楂 2钱
    • 建曲 2钱
    • 炒麦芽 3钱
    • 红枣 3个
    • 生姜 5片

二诊

  • 病情变化:上方服3剂,颇好,胃胀稍松。
  • 新见症:见面白口澹,四肢微浮,脉沉而缓。
  • 方剂:实脾汤
  • 药物
    • 熟附片 1钱5分
    • 白云苓 3钱
    • 砂仁 1钱5分
    • 川朴 1钱5分
    • 木香 1钱2分
    • 粉甘草 1钱
    • 贡于术 3钱
    • 澹干姜 1钱5分
    • 宣木瓜 1钱5分
    • 腹皮 2钱
    • 广陈皮 1钱5分

三诊

  • 病情变化:服上方3剂,浮肿消,胃胀减,而痞块按之仍痛。
  • 方剂:温运法
  • 药物
    • 野于术 3钱
    • 化橘红 1钱5分
    • 白云苓 3钱
    • 蔗仁 1钱
    • 川朴 1钱5分
    • 木香 1钱2分
    • 炒党参 2钱
    • 砂仁 1钱
    • 鸡内金 1钱5分
    • 甘草 1钱
    • 半夏 2钱

四诊

  • 病情变化:上方又服3剂,虽平善而人老病久,脉难复平,痞不易治,攻之正气有伐,补之留邪不去。
  • 治疗建议:宜以上方缓缓照服,外用化痞膏加元寸贴之,不能操之过急,令其慢慢消磨。

按语

  • 洁古枳术丸:消痞除痰,健脾进食,为足太阴阳明药也。
  • 本桉:洁古枳术丸力不足,改用枳术汤(源自《金匮》)加味,仍半补半消,以治脾积。伤食易消,而脾虚则难补。二诊见虚寒象,土不制水而改投方以先实脾土,正合喻嘉言言:“治水以实脾为先”。病家年老病羁,痞消之不易,遂以东垣“痞气丸”改成“化痞膏”外贴之配合,令其慢慢消磨。
  • 东垣痞气丸:黄连泻热燥湿,厚朴砂仁行气而散满,茵陈泽苓利水以实脾,黄芩清肺而存阴,椒萸温脾而祛寒,姜桂川乌补命门之火以生脾土,巴豆霜能消有形积滞,斩将夺关,其性下行,乃消积先驱,加参术者以补脾元而后能祛邪。另加麝香一味,辛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散结止痛,引药直达病所,庶可收功。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