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案

1. 病历摘要

1.1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张某
  • 性别:女
  • 年龄:52岁
  • 初诊日期:2000年1月7日

1.2 主诉及症状

  • 主诉:从1998年11月起,咳痰色白量多,痰质黏稠、成块,咳吐不利。
  • 伴随症状
    • 两目时有昏花涩痛
    • 口苦
    • 口臭
    • 口干
    • 噫气较多
    • 胃中嘈杂,泛吐酸水
    • 胸闷
    • 背寒背痛,背后有紧压感
    • 手心灼热
    • 手麻,晨起手不能握紧
    • 足冷
    • 大便酸臭,不成形

1.3 体征

  • 舌象:舌质暗、苔腻色黄
  • 脉象:脉沉细滑

1.4 治疗方案

  • 初诊处方
    • 法半夏12g
    • 陈皮10g
    • 炙甘草3g
    • 茯苓10g
    • 炒莱菔子10g
    • 炒白芥子9g
    • 炒紫苏子10g
    • 杏仁10g
    • 乌梅5g
    • 炒黄芩10g
    • 厚朴6g
    • 吴茱萸2g
    • 煅瓦愣子15g
    • 竹茹6g
    •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1.5 二诊

  • 日期:2000年1月14日
  • 症状变化
    • 药后口中痰涎减少,咳痰较前爽利
    • 口苦口臭等症减轻
  • 治疗方案调整
    • 去除杏仁、乌梅、瓦愣子、竹茹
    • 加入炒苍术10g
    • 加入炙桂枝10g
    • 加入泽漆10g
    • 加入猪牙皂2.5g

1.6 三诊

  • 日期:2000年1月21日
  • 症状变化
    • 药后痰涎咳吐通利,痰量较少,不咳
    • 手麻好转
    • 但仍脚尖冷
    • 大便欠实,苔腻黄质暗
    • 脉细滑
  • 治疗方案调整
    • 将猪牙皂改为3g
    • 加入澹干姜2.5g

1.7 治疗效果

  • 治疗效果:守法服用半个月后,诸症尽除,康复如初

2. 辨析

  • 病因分析

    • 患者咳痰多年,色白质黏量多,显系痰饮为患。
    • 痰浊阻滞,胸阳失旷,则患者证见胸闷背痛,且有紧压之感。
    • 痰浊上犯,头目不清,则两目昏花,时有涩痛。
    • 痰浊内盛,木郁土壅,肝胃不和,则噫气泛酸,口苦嘈杂,便溏酸臭。
    • 浊痰内窜,脉络受阻,则手麻,晨起不能握固。
    • 痰饮内聚,阳气不展,则背寒,足冷。
    • 痰饮内郁,日久化热,则患者口干,手心灼热。
  • 治疗原则

    • 治当寒热并用,化痰燥湿。
    • 药用二陈、三子养亲汤化痰降逆,行气燥湿。
    • 加黄芩、厚朴、杏仁降气化痰,兼清郁热。
    • 加吴茱萸、瓦愣子、竹茹暖肝和胃,制酸降逆。
  • 二诊调整

    • 去除杏仁、乌梅、瓦愣子、竹茹
    • 加入炒苍术则为平胃散
    • 加入桂枝则为苓桂术甘
    • 加入泽漆、牙皂化痰蠲浊,搜风解毒
  • 三诊调整

    • 加入澹干姜,则更助其温化痰饮之力
  • 总结

    • 顽痰化则三焦畅,浊饮消则气血达,诸多病症,不难得除。

(郭立中)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