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案情概述
经以上虚则眩。汗为心液。五志过极,皆从火化。心神过用,虑竭将来,追穷已往,驯致肝肾阴亏,龙雷火起,汗眩交并,如驾风云。高卧不能动摇,动则天旋地转,甚则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似类中而近煎厥,难期速效。当以缓图,假以岁月,辅以药饵,方克有济。
初诊方剂
- 大生地
- 怀山药
- 山萸肉
- 赤茯苓
- 建泽泻
- 川黄连
- 羚羊角
- 澹竹沥
- 生姜汁
服药后反应
服药四剂,汗眩虽减,心更烦乱,脉仍细软。
按语
经以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上不足者,必由于下。心烦乱者,必因肾虚。症本深思远虑,扰动五志之阳,化作龙雷之火,消烁脏阴营液。经旨有煎厥症名,近于此也。上病下取,滋苗灌根,实下为主。
二诊方剂
- 大熟地
- 怀山药
- 山萸肉
- 云茯苓
- 人参
- 鹿茸
- 玄武板
- 大麦冬
- 五味子
- 生牡蛎
- 澹竹沥
服药后反应
实下之剂,又服四剂,汗眩渐平,心烦较定。然脏阴营液久亏难复。
按语
所谓阴者,即五脏六腑清淳之精,非独足少阴肾水之阴也。阴之受伤,由阳气先伤。所谓阳者,即五脏六腑五五二十五阳太和之气,非独手少阴心火之阳也。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火有君相,天一生水,坎离本不相离,水火同居一窟。心君百凡俱动,肾相翕然而起,煎熬阴液,昼夜不息,甚于欲火。补阴必得五脏六腑之精充,潜阳必得二十五阳太和之气固,岂独心肾为然哉。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生阴长,阴从阳化。又当以化源为主。然脏腑各有化源,又非独脾肾为然也。用此观之,阴阳、水火、脏腑、气血,未易分途治也。
三诊方剂
- 大生地
- 牡丹皮
- 建泽泻
- 怀山药
- 山萸肉
- 云茯苓
- 天门冬
- 人参
- 五味子
- 麦门冬
- 玄武板
- 紫鹿茸
- 女贞子
- 旱莲草
后期治疗
水迭丸。早晚各服三钱,澹盐汤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