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高医案
案例概述
- 患者信息:张某某,男,36岁,闽侯县农民。
- 初诊日期:1986年12月22日。
病史
- 受伤情况:2天前患者左臂部被压蔗机压伤,肿痛,畸形。
- 就诊情况:曾就诊当地乡医,给予复位固定,未见效,今转本医院治疗。
体征
- 面色:苍白
- 表情:痛苦面容、呻吟
- 舌象:舌暗紫
- 脉象:洪大
- 局部检查:
- 左臂:中上部畸形,皮肤表面擦伤,范围约3cm×3cm,局部肿胀明显,压痛,有骨擦音。
- X线片:左肱骨中段螺旋形骨折,近端向前内移位,远端向后外移位。
诊断
- 诊断:左肱骨中段螺旋形骨折。
处理
1. 手法治疗
- 复位:
- 手法:患者坐位,助手站在背后,双手拇指按压三角肌,余指插入腋下,紧抱肩部;医者站在前外侧,双手握肘部,将患肢外展60°,与助手相对拔伸,然后医者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推挤向内,其他四指环抱远端内侧端托向外。
- 操作:纠正移位后,术者捏住骨折部,助手放松牵引,微微摇摆骨折端使断端触碰,可感到断端骨擦音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表示骨折基本复位。
- 注意事项:若骨折整复后有弹性或立即再移位,应考虑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可试行回旋手法,以解脱骨折断端的软组织,再按上述方法重新整复。
- 固定:
- 方法:常规4块夹板固定。
- 效果:患者当即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给予消毒散外敷,内服壮骨强筋汤。
2. 练功治疗
- 2周后:患者局部无肿胀,仍有压痛,继续服壮骨强筋汤,外敷接骨散,练托手屈曲活动。
- 3周后:(1987年1月15日)X线片复查:骨折处已有少量骨痂生长,骨折对线对位良好,继续使用上药,练习滑车拉绳、双手推车等活动。
- 5周后:(1987年2月2日)患肢握力增强,解除外固定,并用化瘀通络洗剂熏洗肩、肘关节。
- 6周后:(1987年2月10日)患肢功能恢复正常。
诠解
-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肱骨干的骨折,上、中1/3处骨质较坚硬,该段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线多为横断或粉碎。
- 肱骨中、下1/3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腕下垂畸形,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展,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即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故检查时应注意。
- 旋转暴力所致的肱骨干骨折应注意与臂部扭伤鉴别,后者压痛局限于损伤部位,有牵拉痛,因疼痛而不愿活动患肢,但无环行压痛及纵向扣击痛。无异常活动。无移位肱骨干骨折仅用夹板固定3~4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移位的肱骨干骨折,宜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整复骨折时,手法宜轻柔,切勿粗暴,力争一次整复成功。若整复时强力牵引、反复多次整复或患者体质虚羸、肌力较弱,再加上自身重量的悬垂作用,骨折固定期间,骨折断端可发生分离移位,特别是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患者更易发生。骨折分离移位及软组织嵌入骨折断端之间者,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应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引起注意。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