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骨折踝挫伤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刘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成年人
- 初诊日期:1978年4月19日
病史
患者于2月26日因滑倒摔伤踝部,当即出现疼痛肿胀,不能站立。经医院X线诊断为左腓骨外踝斜形骨折,骨折端伴有明显错位。即预复位,石膏固定。1周后转他院治疗,拆除石膏,给予小夹板固定和药物等治疗1个月后,骨折部位及踝关节疼痛肿胀未见明显减轻,午夜甚感不适,夜不能寐。此外,又因外敷药的影响,致全身皮肤出现斑疹。X线复查,骨折对位不良。于伤后50余天,前来我处就诊。
检查
- 精神状态:精神不振,焦虑
- 行走情况:左下肢行走困难,跛行
- 关节情况:左踝关节呈内翻畸形,功能障碍,局部肿胀
- 骨折部位:外踝骨折处压痛明显,无骨擦音。外踝骨折近端,向外并向后突凸移位
- 筋肉情况:踝背筋肉僵硬,外踝下窝筋肉压痛明显,活动时疼痛更明显
诊断
陈旧性左腓骨外踝斜形骨折合并踝关节挫伤
处理
手法治疗
- 矫正骨位
- 操作方法:患者坐在凳上,将患肢膝部取直,医者一手托住足跟,用拇指按于外踝骨折端凸突部,进行按压,使骨折端突起复平。同时,另一手握住患肢跖部,虎口托住踝关节前方进行摇转,先使踝关节伸直位摇转,然后将踝关节屈曲位摇转,最后再将踝关节极度屈曲即可结束矫正。
- 治疗频率:前2周,每日施行1次;2周后,隔日施行1次,直至能矫正至最好的限度为止。
- 软组织修复
- 操作方法:施用正骨手法的理筋(揉捏、牵拉、牵摇),在治疗的第1周内,隔日施行1次。1周后,每日施行1次。3周后,隔日施行1次,直至恢复为止。
药物治疗
- 第1周:外敷清凉膏(方见肱骨外科颈骨折)
- 第2~3周:外擦折骨水(方见肱骨外科颈骨折),外敷消肿散(方见锁骨骨折)
- 第4~5周:外擦伤筋药水(方见锁骨骨折),外敷续筋散(方见锁骨骨折)
- 第5周后:外擦伤筋药水和用续筋通络洗剂(方见肱骨大结节骨折),直至恢复为止
练功治疗
- 治疗1周后:做屈伸踝关节活动
- 3周后:做屈伸踝关节,足踩滚木,拄棍练走,直至功能恢复为止
诠解
患者来诊时因前期治疗不当,病程已达50余日。检查时可见:骨折对位不好,愈合不佳,踝部骨胳变宽,踝关节筋肉损伤未得到很好修复,踝关节内翻畸形、僵硬,筋肉粘连,活动受限,并有局部持续疼痛等症状。 本例陈旧性骨折主要属于对位不好,愈合不佳,加上骨折处踝关节综合损伤呈内翻畸形,其筋肉损伤修复差。要使损伤得到恢复,应对骨折伤及踝关节筋肉损伤结合治疗,通过手法矫正骨位,改善不良愈合,促进筋肉修复。此外,还须结合药物及练功等疗法。一般来说,通过治疗可使骨折对位不好得到部分矫正,但要矫正到良好对位的程度则不易。 一般认为,首先要正确对位,还要稳妥固定,以保持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不变。但同时还须保持关节在一定范围的活动,以促进骨折愈合及筋肉损伤修复。就是说,要掌握“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在矫正骨折后的2周内,须限制患者站立、行走及负重等活动。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其治疗更应注重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本例运用手法与练功相结合,对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无疑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