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双折陈旧伤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郑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55岁
  • 职业:工人
  • 初诊日期:1968年5月4日

病史

  • 受伤情况:右小腿压伤,经医院诊断为右胫腓骨中段斜形骨折、胫骨上段裂缝骨折。
  • 治疗情况:手法复位后予以石膏固定,1个月后下肢骨折部疼痛不减,足背仍肿胀,小便短赤,心热烦躁,夜睡不宁。
  • 复查情况:X线摄片复查见骨痂生长不良,胫腓骨斜形骨折端有部分成角畸形。

检查

  • 症状:肢体灼热,面色赤红,心神不宁,脉数浮大。
  • 体征:患肢小腿和足部及趾节明显肿胀、灼热,皮肤有红色细小的斑疹。患肢较健侧缩短约0.5cm,小腿功能及踝、膝关节伸屈障碍,抬动患肢时骨折部疼痛明显,胫骨上段和胫腓骨中段压痛明显,中段呈成角畸形,并有假关节活动。

诊断

  • 诊断:陈旧性右胫腓骨中段斜形骨折合并胫骨上段裂缝骨折。

处理

1. 手法治疗

  • 复位
    • 患者取仰卧位,一助手站患者伤肢外侧,双手环握小腿上部,进行持续牵拉。
    • 医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进行牵拉,而后进行摇转,另一手扶托骨折端进行按压,将骨折断端成角移位复平合拢。
  • 软组织修复: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开始施行,采用手法理筋(揉捏、揉拿、牵拉、牵摇等法),隔日1次,至损伤恢复为止。
  • 夹缚固定:取4块小夹板,配上纸压垫,用3条小号布带,分上、中、下3部捆扎夹板。捆扎完后,患者取仰卧位,患肢置于伸膝位,膝腘部下垫沙袋,小腿下垫托板1块(上迄股骨髁部下至足跟部),然后沿小腿至踝部的外侧放置沙袋,内侧放置砖块,用以维持肢位。9周后去除一切固定。但从固定第5周之后便可开始变换肢体位置及活动患肢,小夹板固定须保持到9周为止。

2. 药物治疗

  • 第1周:外敷清凉膏、消肿散,内服退肿活血汤。
  • 第2~3周:外涂消炎理湿散,外敷消肿散,内服养阴清火汤。
  • 第4~6周:外敷续筋散,外擦折骨水,内服跌打续筋丸。
  • 第6周后:外擦折骨水,化瘀舒筋洗剂与续筋通络洗剂交替选用。内服补肾壮筋汤,至损伤恢复为止。

3. 练功治疗

  • 第1周:做趾关节屈伸活动。
  • 第2~4周:加做屈伸踝关节活动。
  • 第5周:屈伸踝关节,屈伸膝关节。
  • 第6周:除继续做第5周的动作外,并做仰卧抬腿。
  • 第7周:做仰卧抬腿,足踩滚木。
  • 第7周后:除继续做第7周的动作外,并做下蹲起立,扶椅练走,扶栏练走,直至功能恢复为止。

诠解

  • 治疗分析:患者来诊时因前期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迁延已1个月余。检查时,见骨折对位不好,愈合不良,患肢轻微短缩,肢体功能障碍,全身状况较差,其伤势属典型的陈旧性胫腓骨骨折伴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
  • 治疗要点:除了给予较好对位和固定外,还要根据患者全身状况予以综合施治,使骨折延迟愈合得到迅速改善。要注重全身调养,通过内治法,调理阴虚,培补肝肾虚损。
  • 注意事项:陈旧性骨折的整复手法基本与新鲜性骨折相同,但复位后要加强护理。当骨折恢复进入中期后,要加强练功活动。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对小腿部及上、下2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可通过理筋手法加以治疗。这样做有利于伤肢的功能恢复。
  • 饮食建议:患者应加强鱼肉食补,做为一种辅助疗法。这样可以增进骨质生长,有利于加速骨折愈合及其筋肉力量的生长。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