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踝关节伤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李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11岁
  • 职业:学生
  • 初诊日期:1978年11月12日

病史

患儿在下课后向室外奔跑时,右下肢踝关节内翻跌倒,小腿部搁在方凳上,被他人踩之致伤。当时小腿至踝部疼痛,肿胀,不能活动,被送往医院。经X线诊断为:右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并有错位。给予手法复位,用杉木皮固定。8天后,骨折处与踝部仍有肿胀,疼痛未减,小便短赤,夜卧不宁。乃前来我处就诊。

检查

  • 患者表现:面部潮红,表情痛苦,脉数无力。
  • 右小腿及踝部:功能障碍,肿胀明显,皮肤灼热及发疹作痒。
  • 胫骨中、下段:有骨擦音和假关节活动感,骨折断端侧方并略现旋转畸形,压痛明显。
  • 右踝部:伸屈活动障碍,外踝至下方跗骨筋肉有明显挤压痛。

诊断

右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踝关节挫伤。

处理

手法治疗

  1. 复位
    • 步骤
      1. 患者仰卧位,一助手站患者伤肢外侧,两手环握小腿上部,进行持续牵法,开始先与医者两手分别握住患肢两处进行相对牵法。
      2. 然后,医者用一手握住小腿下部,进行牵法、摇转,另一手则扶托骨折断端进行按压,对骨折断端的侧方畸形并略有旋转移位处予以平复合拢,理正复位。
  2. 软组织修复
    • 踝部:在骨折复位2周后,开始用正骨手法理筋(揉捏、牵摇、牵拉等法),隔日1次。6周后,每日1次,直至恢复。
    • 小腿部: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复位7周后)进行理筋(揉捏、揉拿等法),隔日1次,直至恢复。
  3. 夹缚固定
    • 固定方法:取4块小夹板,配上纸压垫,用3条小号布带,分上、中、下3部捆扎夹板。捆扎完后,患者取仰卧位,患肢置于伸膝位,膝腘部下垫沙袋,小腿下垫托板1块(上迄股骨髁部下至足跟部),然后在小腿至踝部两旁的内侧放置砖块,外侧放置沙袋,用以维持肢位。7周后去除一切固定。从固定第5周开始,可以变换伸膝位及活动患肢,但须继续保持小夹板固定。

药物治疗

  1. 第1周:外涂消炎理湿散,外敷消肿散,内服退肿活血汤。
  2. 第2~3周:外敷消肿散,外擦折骨水,内服养阴清火汤。
  3. 第4~7周:外擦折骨水,外敷续筋散。
  4. 第7周后:外擦伤筋药水,化瘀舒筋洗剂与续筋通络洗剂交替选用,至损伤恢复为止。

练功治疗

  1. 第1~2周:做趾关节屈伸活动。
  2. 第3~4周:做屈伸踝关节。
  3. 第5周:除继续做第3~4周的动作外,加做屈伸膝关节。
  4. 第6周:除继续做第5周的动作外,加做仰卧抬腿。
  5. 第7周:做仰卧抬腿,足踩滚木,扶椅练走。
  6. 第7周后:做足踩滚木,下蹲起立,扶栏练走,直至功能恢复。

诠解

医者首先通过正骨手法给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并注重结合对踝关节挫伤整筋。复位后在施行骨折固定的前提下,结合药物及练功等加以施治。对踝关节挫伤方面也要和骨折并重治疗,在不影响骨折对位愈合的情况下,给予相应手法治疗。 患者骨折后曾作过数次整复,但均未能得到满意复位。初诊时见胫骨中、下骨折仍处在侧方移位并略现旋转畸形征象。骨折复位如何,直接关系到病程及其预后,故要尽可能使骨折端良好复位,施以有效的固定方法,并加强护理,以保持骨折端相对稳定,使之得到无畸形愈合。 此型骨折复位后常不稳定,须定期复查骨位与固定情况。如固定不得当或骨折端有移位,要及时纠正。本例在复位后2周内,每日复查1次。复位2周后,隔日复查1次,5周后,隔2日复查1次,直至骨折达到临床愈合。 骨位检查时,一般须松开中、下部扎带,然后移动前侧和内侧夹板与纸压垫,如移位较大,呈明显侧方移位或旋转畸形时,须重行复位。如移位很小,未呈明显畸形,可通过纸压垫与夹板进行矫正。此外,固定情况可检查带子的松紧度,夹板及纸压垫的位置是否适当。 对此型程度骨折患者,年老或素有内脏疾病以及体质虚弱等因素,都有可能使骨折延迟愈合。该骨折复位很顺利,复位后未再出现移位,始终做到固定周密、稳定。骨折与踝挫伤兼治得当。治疗1周后,小便正常,神志安宁,局部肿胀、疼痛均见明显好转,皮肤灼热、发疹作痒已完全消退,骨折端未见明显移位。2周后,精神饮食有改善,局部肿胀、疼痛已大部消退,骨折端日趋稳定,踝关节功能活动均见改善。3周后,患肢活动力量开始逐渐增长,骨折处亦无痛感,局部肿胀不明显,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持续恢复。5周后,踝关节活动显着恢复,患腿已能抬放及着地活动。6周后,患肢已能下地站立,能扶椅行走活动,外踝至下方跗骨筋肉挤压痛感消失。7周后,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已能弃拐行走,但未能随意行走,踝关节伸屈、旋转活动近于正常。9周后,患肢活动功能已满意恢复,骨折处已无不适现象,行走及其他活动正常,治疗痊愈,但第10周内仍需继续作巩固恢复治疗。10周后停诊。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