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廖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29岁
- 婚姻状况:已婚
- 籍贯:湖南省长沙县
- 就诊时间:2006年9月12日
初诊(2006年9月12日)
1. 主诉
患者于7年前起突发抽搐,经诊断为“癫痫”,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后仍反复发作。
2. 现病史
1天前感觉头晕,随即晕倒,颜面及四肢抽搐,神志不清,两目上翻,常咬破唇舌,约15分钟方苏醒。醒后觉头晕、疲乏无力,腰膝酸软。
3. 体格检查
- 慢性病容,神清合作
- 头颅无畸形,颈软无抵抗感
- 胸廓对称,呼吸2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
- 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律齐,无杂音
- 腹平软无压痛
- 四肢未见畸形,未引出病理反射征
- 脑电图:轻一中度异常脑电图
- 头颅核磁共振:左额叶及双侧颞叶可见软化灶
4. 西医诊断
- 癫痫
5. 西医治疗
- 丙戊酸钠口服治疗
6. 辨证
脾肾气虚,兼夹痰涎
7. 治法
健脾益肾,宁神化痰
8. 主方
六君子汤加减
9. 方药
- 西洋参 6g
- 淮山药 20g
- 白术 10g
- 法夏 10g
- 陈皮 8g
- 茯神 15g
- 桑椹子 15g
- 山茱萸 10g
- 首乌 15g
- 天麻 10g
10. 按摩穴位
- 足三里
- 三阴交
- 内关
- 丰隆
- 太溪
- 涌泉
11. 处方
10剂,水煎服
二诊(2006年9月22日)
1. 服药后症状
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四肢抽搐及头晕均减轻,食纳增进。
2. 舌脉象
脉弦滑,舌质红,苔白稍腻
3. 处方
有效守方,原方继进10剂
三诊(2006年10月2日)
1. 服药后症状
患者服药后症状进一步好转,精神好转,头晕明显减轻,食纳正常。
2. 舌脉象
脉弦稍滑,舌质红,苔白薄
3. 处方
- 西洋参 6g
- 淮山药 20g
- 白术 10g
- 法夏 10g
- 陈皮 8g
- 茯神 15g
- 桑椹子 15g
- 山茱萸 10g
- 首乌 15g
- 天麻 10g
- 琥珀(冲兑)3g
4. 处方
20剂
四诊(2006年10月22日)
1. 服药后症状
患者近30天未发作,精神好,头不晕,食纳正常。
2. 舌脉象
脉弦稍滑,舌质澹红,苔白薄
3. 处方
- 浙贝 10g
- 胆南星 10g
- 法夏 10g
- 陈皮 8g
- 淮山药 15g
- 茯苓 10g
- 僵蚕 8g
- 白术 10g
- 天麻 10g
- 琥珀(冲兑)3g
4. 处方
30剂
五诊(2007年2月8日)
1. 服药后症状
患者已4个多月未复发,精力充沛,食纳正常。
2. 舌脉象
脉弦缓,舌质澹红,苔白薄
3. 处方
- 浙贝 10g
- 胆南星 10g
- 法夏 10g
- 陈皮 8g
- 淮山药 15g
- 茯苓 10g
- 僵蚕 8g
- 白术 10g
- 天麻 10g
- 党参 10g
- 琥珀 3g
4. 处方
作丸药每日口服治疗9个月而愈。随访6年无恙。
按语
患者体格消瘦,食纳较差,素有脾气虚损,脾虚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濡养双肾,导致肾虚。今脾肾两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形成痰饮。痰涎上犯清窍,闭阻脉络,神明失去主宰,导致神志不清,晕厥倒地,气逆风动则抽搐,痰涎被迫而上逆致口吐涎沫。发作之后风息痰消,抽搐渐止,正气恢复而苏醒。因余邪未尽,方可反复发作。治疗当健脾益肾,宁神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方中西洋参大补元气;淮山药,白术健脾补中;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首乌,桑椹子,山茱萸补肾益气;天麻息风止痉。再配合按摩,以加强其疗效。两法合用,以奏健脾益肾,宁神化痰之功。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