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阴两虚,血热妄行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罗某
- 性别:女
- 年龄:23岁
- 职业:职员
- 初诊日期:2014年6月27日
主诉
反复面部及双下肢皮肤紫癜1年余,加重伴月经过多6天余。
病史
- 既往病史:患者平素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烦劳过度。
-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皮肤紫癜,色鲜红而密集,按之不退色,触之不碍手,伴头晕,口渴,无发热、恶心呕吐、胸骨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查血常规示:PLT3×10°/L,就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激素治疗后紫癜明显减轻,血小板上升至正常出院。
- 6天前:正值经期,因劳累后月经量明显增多,淋漓不尽,至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查血常规示:PLT14×10°/L,不愿意再服用激素治疗,求诊于傅教授。
刻诊
- 症状:牙龈渗血,面部及双下肢皮肤紫癜,月经量多,色暗,多梦,急躁易怒,纳可。
-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
- 中医诊断:紫斑(气阴两虚,血热妄行)
- 西医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辨证论治
患者因平素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烦劳过度,外感风热之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形成紫癜。热病、久病之后,耗气伤阴,元气亏虚,头面失养则面色白;气虚则气短难续,体倦乏力语声低祛;阴精不足则形体失养,故身体虚羸;阴虚有热则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气虚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则自汗;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火灼伤肺络则咳嗽咯血。舌质嫩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是气阴两虚的舌脉表现。治疗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膏方处方
- 药物:旱莲草、女贞子、黄柏、生地、山茱萸、枸杞子、茯苓、龟版、茜草、地骨皮、西洋参
- 辅料:蜂蜜、冰糖、阿胶、龟甲胶
- 用法:每次服1调羹,每日2次。夹有血分伏热者,加水牛角、牡丹皮等以清热凉血。
二诊
- 日期:2014年7月28日
- 检查结果:PLT79×10°/L,血小板上升,牙龈未渗血
- 舌脉:脉细数,舌红,苔薄黄
- 处理:续服膏方
三诊
- 日期:2014年9月2日
- 检查结果:PLT149×10°/L,月经量正常,眠可
- 舌脉:舌澹,苔少,脉数
- 处理:续服膏方
按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本病以激素为首选,疗效不佳者可采用免疫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环孢素等,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脾脏切除术。中医将本病归结为“血证”范畴,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调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常用清热凉血、补益心脾、滋补肾阴、滋阴降火等法治疗,取得较理想效果。上述五例膏方医案中,有四例均以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六味丸(熟地、山茱萸、茯苓)全方加减,阴虚重者加龟甲胶、阿胶;阴虚阳亢加黄柏、地骨皮清热;血热明显者加水牛角、牡丹皮。一例明显心脾两虚证患者以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归脾丸加减。部分患者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均取得明显治疗效果。养阴清热凉血为本病治疗大法。因大部分患者均长期反复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且病程较久。久病穷必归肾,大量反复激素治疗易使患者伤阴,尤其是肾阴,因此滋补肾阴为本病的治疗关键,肾阴虚常致阴虚阳亢,故方中酌情加入清热,尤其是清虚热之黄柏、地骨皮之类,使阴分充血、虚热不伤阴血,病情明显缓解。因膏方在临床上不便加减,故可适当配以汤剂,常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