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患者信息
- 性别:男
- 年龄:59岁
- 既往病史:脑胶质瘤术后、硬膜下出血术后、甲状腺癌术后
主诉
因“发热2天”于2018年1月14日入院。
病史
- 入院前1天:外出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随后发热Tmax42℃,无关节疼痛、乏力,无胸闷,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无皮疹。
- 入院后:经予常规抗炎、补液、退热等对症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仍反复高热,1月16日出现急性呼吸窘迫,氧饱和度<90%,胸片示双下肺大片渗出样改变。吸痰吸出大量痰液及部分食物残渣。1月17日患者仍持续高热,嗜睡,HR133次/min,R35次/min,血气分析(FiO280%)示:PCO235mmHg,PO271mmHg,肝酶升高,肢体水肿,当晚转入EICU,诊断重症肺炎、ARDS等,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对症支持治疗,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磷酸奥司他韦广谱抗炎抗病毒治疗。
- 1月18日:血气分析(FiO250%)示:pH7.37,PCO279.4mmHg,PO299mmHg,患者仍持续发热并出现腹泻,呼吸机支持力度逐渐增加,胸部CT示:双肺大片状实变影,内含气管征,双侧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回报: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1月20日:晁老了解患者病情后,考虑中医诊断:温病,辨证:邪毒炽盛,气血两燔,热伤气阴。治以清肺化痰,透邪解毒,佐以扶正。方药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5g,鱼腥草25g,金荞麦25g,栀子10g,青蒿15g,生石膏40g,白茅根25g,知母12g,黄连8g,太子参15g,麦冬15g,生甘草10g。2剂,水煎服。
- 1月21日:患者体温降至36.1℃,停用冰毯,全天最高体温37.2℃,呼吸机支持力度降低,血气分析(FiO240%)示:pH7.46,PCO236.2mmHg,PO2114mmHg。
- 1月22日: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咳白痰,腹泻减轻,腹胀仍有,肝酶仍未恢复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晁老了解病情后辨证为:余热未尽,气阴两伤。治以益气养阴,凉血透热。方药组成: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8g,茵陈15g,黄精15g,山茱萸12g,金银花12g,连翘15g,黄芩12g,金荞麦20g,牡丹皮10g,香附12g,青蒿15g,白茅根25g,生甘草8g。2剂,水煎服。
- 1月23日:患者BALF培养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改为头孢他定抗炎,继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全天体温36.3~37.1℃。
- 1月25日:转出EICU回到普通病房。患者无发热,咳痰白黏不易咳出,腹胀减轻,仍腹泻,舌红,苔白厚,脉弦。晁老继续调整汤药,方药组成: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8g,青蒿15g,黄精15g,山茱萸12g,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2g,金荞麦25g,苍术12g,橘红15g,炒山药15g,佩兰15g,生甘草8g。5剂,水煎服。
- 1月31日:胸部CT回报示:右肺上叶及双下肺实变病灶较1月18日胸片好转,双侧少许胸腔积液。患者体温稳定,感染得到控制停用抗生素,于2月2日出院。
- 2月14日:患者出院后回访,神清状可,仍咳嗽阵作,咽痒甚,咳白色透明痰,已无腹泻,仍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辨证:风邪恋肺,脾虚湿困,痰浊内阻。治以疏风止咳,健脾化痰。方药组成:苏叶10g,枇杷叶15g,黄芩12g,蝉蜕10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太子参15g,浙贝母12g,桔梗10g,橘红15g,白茅根25g,佩兰15g,黄连10g,苍术12g,牛蒡子15g,荷叶15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为术后患者,体质较弱,此次发病为外感风热之邪,导致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晁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辨证为温病,邪毒炽盛,气血两燔,热伤气阴,故以清肺化痰、透邪解毒、扶正为治法。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调整为益气养阴、凉血透热,最终以疏风止咳、健脾化痰收尾,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