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秋日发热医案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家坦公弟
- 诊断:发热
初次就诊情况
- 就诊时间:丙寅秋日
- 就诊医生:余(作者)
- 就诊原因:发热
- 就诊时症状:
- 脉象:浮滑数而无根
- 面色:面赤
- 体温:浑身壮热
- 舌象:舌上灰苔
初次治疗
- 方剂:附子理中汤
- 药物组成:
- 附子
- 白术
- 茯苓
- 泽泻
- 半夏
- 炙甘草
- 炮姜
- 肉桂
- 剂量:
- 附子:一剂
- 人参:二钱
- 治疗效果:服药后发热退去
二次就诊情况
- 就诊时间:次日下午
- 症状变化:发热复现
- 方剂调整:附子理中汤加人参二钱
- 治疗效果:症状缓解
三次就诊情况
- 就诊时间:第三日
- 症状变化:发热持续,腹痛
- 方剂调整:附子理中汤倍量
- 药物组成:
- 附子:三钱
- 肉桂:二钱
- 炮姜:一钱
- 白术:二钱
- 茯苓:一钱
- 泽泻:八分
- 炙甘草:三分
- 半夏:八分
- 人参:四钱
- 治疗效果:发热减轻,腹痛缓解
名医诊治情况
- 名医诊断:一团火
- 名医方剂:
- 黄芩
- 花粉
- 竹叶
- 贝母
- 旋覆花
- 枳壳
- 患者反应:不信任名医,未服药
再次发热及治疗
- 症状变化:发热复现,腹痛加剧
- 方剂调整:附子理中汤加人参一两
- 药物组成:
- 附子:四钱
- 肉桂:三钱
- 炮姜:二钱
- 白术:二钱
- 茯苓:一钱
- 川椒:八分
- 陈皮:一钱
- 木香:八分
- 治疗效果:腹痛缓解,熟睡至天明
小便情况
- 症状变化:小便黄赤
- 诊断:小便黄赤是寒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