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侯某,男,58岁
- 初诊日期:2012年8月28日
- 主诉:失眠5年
初诊
-
症候:
- 不能入睡,早醒不能再入睡
- 多梦、多思
- 健忘、头晕
- 急躁,易感冒
- 服西药(安眠药)
- 口苦、口黏
- 苔腻,黄厚
- 脉弦滑数
- 有颈椎病史
-
经络诊察:手厥阴经、太阳经、少阴经、足阳明经
-
辨经:病在少阴经、手厥阴经
-
选经:厥阴经、少阴经、督脉
-
选穴:大陵、行间、照海、后顶
二诊
- 针后:睡眠较前好转
- 苔黄腻,脉滑
- 取穴:后顶、尺泽、阴陵泉、足三里、照海
三诊
- 仍急躁
- 易外感咳黄痰
- 取穴:大陵、行间、照海、列缺,揲魄户
四诊
- 急躁减
- 睡眠仍浅,早醒
- 少眠则头昏昏然
- 近日健忘
- 交心肾、通太阳
- 取穴:天柱、通里、照海、大陵、列缺、少海,揲魄户
五诊
- 睡眠时好时差
- 急躁已转轻
- 取穴:天柱、通里、照海、中脘、丰隆
中药处方
- 温胆汤加减
- 药物:
- 清半夏6g
- 茯苓10g
- 陈皮6g
- 枳实10g
- 竹茹6g
- 远志6g
- 石菖蒲6g
- 炙甘草6g
- 生姜4片
- 大枣5枚
- 用量:7剂
六诊至十诊
- (未服中药)
- 仍急躁,睡眠时好时差
- 取穴:大陵、照海、中脘、丰隆、天柱
十一诊至十三诊
- 现头胀
- 凌晨2:00即醒
- 取穴:神门、照海为主穴
十四诊
- 睡眠多梦
- 苔白少津,脉滑
- 证为肝肾不足
- 取穴: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神门
十五诊
- 失眠多梦有改善
- 出现右肩痛
- 搦髓脑(按摩头部的方法)10分钟
- 穴同前加太溪
疗效
- 失眠减轻
- 属好转
医案解读
- 患者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
- 以入睡困难、多梦和早醒为主要症状
- 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 最初认为患者由于脾虚,湿热内浊,导致失眠
- 但患者无明显与脾胃湿热相关的症状,且无嗜酒史,体不肥胖
- 经络诊察发现手厥阴经异常,故能解释其失眠病机
- 厥阴经有育阴安神、养血调经的功能
- 一旦厥阴经失调,引起郁热,上扰心神,故有失眠、烦躁、口苦等症
- 少阴经在照海、神门(脆络)有异常,说明其心肾不交
- 先清厥阴经的郁热,取大陵、行间(化郁行滞),配照海安眠
- 患者有颈椎病史,又有太阳经异常,因此取后顶通督脉
- 二诊患者烦躁已减轻,睡眠也有好转,因此决定化湿
- 取手足太阴经的合穴尺泽、阴陵泉为主穴,加足三里健脾,照海安眠
- 针完后患者失眠复发,伴有急躁,说明改穴位太早,宜先清厥阴经之火
- 第四、五诊,患者急躁减轻,但失眠时好时差,伴有头昏、健忘,说明脑血液供应不足
- 故取天柱、通里、照海为通脑络,通里也通心络
- 加大陵化郁热
- 五诊,开始加中脘、丰隆化痰,同时给温胆汤加远志、石菖蒲、生姜、大枣,为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 从六至十诊,患者的失眠时好时差,伴有急躁,故取大陵、照海为主穴
- 取中脘、丰隆为化痰,舌苔变薄以后,不再用此对穴
- 患者头昏的时候取天柱或风池,症状减轻以后不取此穴
- 患者继续服温胆汤去生姜、大枣,加莲子、生龙骨、生牡蛎、生磁石
- 此期间患者的失眠有好转,但若工作压力大,会出现失眠
- 症状较前缓解
- 十一至十三诊,急躁和湿象已减轻,取神门、照海为主穴,为交通心肾
- 加太溪补肾阳,气海为补气
- 十四至十五诊患者已能入睡,但仍有梦
- 以太冲、神门为主穴,太冲为足厥阴经的原穴,温通肝气
-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可温阳安神
- 加气海补气,三阴交养血
- 最后几次使用搦髓脑的手法,每次10分钟,有安神醒脑的作用
- 患者失眠时间长,治疗思路以症状和经络诊察“对接”为指导
- 先清解厥阴经的郁热,伴安神,化痰
- 郁热和湿热的症状减轻以后,用交通心肾的方法
- 最后补肝肾
- 患者的失眠基本缓解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