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70岁
- 初诊日期:2012年8月14日
初诊
1. 病情描述
- 症状:头晕目眩,双下肢乏力发作2次,每次数小时后渐渐恢复;伴胸闷、口苦、泛酸、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 检查:测血压175/100mmHg。
- 脉象:细弦
- 舌象:红苔薄且润
2. 治疗方案
- 药物:
- 柴胡10克
- 黄芩9克
- 枳壳10克
- 白芍10克
- 川芎15克
- 青陈皮各6克
- 香附10克(车前子包,18克)
- 肉桂2克
- 怀牛膝30克
- 黄连3克
- 苏叶6克
- 泽泻30克
- 苍白术各10克
- 丹参15克
- 生甘草3克
- 剂量:14剂
二诊
1. 病情描述
- 症状:头晕目眩明显减轻,复测血压130/80mmHg。口苦、泛酸减轻,胸闷仍有,欲嗳气为快。
- 脉象:弦,右大于左
- 舌象:澹红苔薄白,舌缨线存在
2. 治疗方案
- 调整药物:
- 原方改黄芩为3克
- 加白蔻仁(后)6克
- 防风6克
- 广木香10克
- 葛根10克
- 去药:香附、苏叶、泽泻、丹参
- 剂量:14剂
3. 后续情况
- 坚持服药:1年,血压保持稳定
- 停药:2月余
三诊
1. 病情描述
- 症状:右侧头部作痛,下肢乏力微肿
- 检查:测血压160/100 mmHg
- 脉象:小弦
- 舌象:红苔薄黄腻
2. 治疗方案
- 药物:
- 生黄芪15克
- 防风6克
- 白芍10克
- 藿香10克
- 黄连3克
- 黄芩6克
- 川芎15克
- 桂枝5克(车前子包,30克)
- 怀牛膝30克
- 苍白术各10克
- 黄柏6克
- 生苡仁15克
- 党参10克
- 茯苓10克
- 炙甘草3克
- 剂量:14剂
四诊
1. 病情描述
- 症状:头痛稍缓,背部牵掣手指足趾疼痛,入夜加剧,口苦
- 检查:复测血压170/100mmHg
- 脉象:右关部弦滑
- 舌象:红苔薄黄略干,舌缨线存在
2. 治疗方案
- 调整药物:
- 原方改黄芩10克
- 加赤芍10克
- 当归10克
- 肉桂3克
- 丹参15克
- 羌活6克
- 吴茱萸2克
- 柴胡10克
- 枳实10克
- 去药:藿香、黄连、桂枝、黄柏、生苡仁、党参、茯苓
- 剂量:14剂
五诊
1. 病情描述
- 症状:头晕目赤,人如飘飘然,人夜为甚,逢热而发
- 检查:测血压150/115mmHg
- 脉象:右关部弦滑
- 舌象:红苔薄黄且干
2. 治疗方案
- 药物:
- 生黄芪30克
- 防风6克
- 赤白芍各10克
- 肉桂3克
- 黄连6克
- 黄芩6克
- 川芎15克
- 怀牛膝30克
- 羚羊角粉0.6克
- 熟附子3克
- 藿香10克
- 苍白术各10克
- 枳实10克
- 厚朴10克(车前子包,30克)
- 炙甘草5克
- 剂量:14剂
六诊
1. 病情描述
- 症状:头晕明显减轻,仅运动时稍晕
- 检查:复测血压125/75 mmHg
2. 治疗方案
- 调整药物:原方出入,以巩固疗效
- 剂量:14剂
按语
- 总结:本例治疗过程较全面地反映了颜师的临证经验,可以分前后两阶段来分析。初、二诊为第一阶段。老年高血压初发,肝胃不和,肝肾亏虚,虚阳上浮。急以柴胡疏肝散疏肝和胃,苏叶黄连汤止呕,肉桂、怀牛膝温降肝阳,药后诸症缓解,血压应声而降。患者1年中未服西药,完全靠中药维持血压稳定。三诊以后为第二阶段。因停药2个月,血压再次升高。此次虚阳上浮之象较前更为明显,又有湿热为患,再用原法力有不逮。四诊加入吴茱萸增强温补肝阳之功亦未奏效。五诊改弦更张,以羚羊角散合黄芪赤风汤治之,血压终于下降,随访至今稳定。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