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吴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57岁
  • 婚姻状况:已婚
  • 职业:湖南省长沙市职工
  • 就诊日期:2003年2月6日

初诊(2003年2月6日)

1. 主诉

  • 患者患“糖尿病”5年,现病情较稳定。
  • 1年前因情志失调,思虑烦心,出现大便秘结,当时未予重视。
  • 近半月来大便秘结加重,已4日未解大便,伴有腹胀,食纳呆滞,咽干口燥,渴不欲饮,倦怠乏力。

2. 体征

  • 舌质略红,苔薄少津,边有齿痕。
  • 脉沉而细。

3. 辨证

  • 肠胃燥热,腑气不通。

4. 治法

  • 润肠通便,泻热导滞。

5. 方药

  • 火麻仁 20g
  • 郁李仁 15g
  • 白芍 15g
  • 酒大黄 6g
  • 当归 10g
  • 枳实 10g
  • 厚朴 6g
  • 桔梗 10g
  • 杏仁 10g
  • 柴胡 10g
  • 香附 10g
  • 2剂,水煎服。

二诊(2003年2月9日)

1. 病情变化

  • 服药后解出大量干便,状如羊屎,自觉腹部舒适,但精神较差。
  • 脉沉细而弱。

2. 诊断

  • 宿便已祛,腑气渐通,胃肠燥热渐消。

3. 方药

  • 火麻仁 20g
  • 郁李仁 15g
  • 白芍 15g
  • 当归 10g
  • 枳实 10g
  • 厚朴 6g
  • 生地 12g
  • 杏仁 10g
  • 柴胡 10g
  • 香附 10g
  • 5剂,水煎服。

三诊(2003年2月15日)

1. 病情变化

  • 服药后大便通畅,每日1次,精神好转,食纳增加。
  • 脉沉细而弱。

2. 诊断

  • 肠胃燥热渐消,腑气已通。

3. 方药

  • 火麻仁 20g
  • 郁李仁 15g
  • 白芍 15g
  • 当归 10g
  • 熟地 10g
  • 厚朴 6g
  • 生地 12g
  • 杏仁 10g
  • 黄芪 15g
  • 沙参 15g
  • 5剂,水煎服。

四诊(2003年2月20日)

1. 病情变化

  • 服药后大便正常,精神较好,食纳正常。
  • 脉沉稍弱。

2. 诊断

  • 肠胃燥热已消,脾胃稍虚。

3. 方药

  • 火麻仁 20g
  • 郁李仁 15g
  • 白芍 15g
  • 当归 10g
  • 熟地 10g
  • 陈皮 6g
  • 生地 12g
  • 杏仁 10g
  • 黄芪 15g
  • 沙参 15g
  • 10剂,水煎服。

五诊(2003年3月2日)

1. 病情变化

  • 服药后大便正常,每日1次,食纳正常。
  • 舌苔白薄,舌质澹红。
  • 脉沉缓。

2. 诊断

  • 已获临床痊愈。

3. 追访

  • 追访3年无复发。

按语

《伤寒论》阳明病篇曰:“趺阳脉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 本例患者间歇性大便干结1年余,加重10天。
  • 此乃胃肠燥热,腑气不通所致。
  • 患者素有“糖尿病”5年,又情志所伤,忧愁思虑,日久脾伤气结,胃肠积热,导致腑气郁滞,肠道失润,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发病。
  • 由于腑气不畅,故大便秘结,伴有腹胀,食纳呆滞,咽干口燥,脉沉。
  • 又胃肠燥热伤阴,则肠道失润,故有渴不欲饮,倦怠乏力,舌质略红,苔白少津,脉细。
  • 治当润肠通便,泻热导滞。
  • 方用《伤寒论》麻子仁丸加减。
  • 方中火麻仁,郁李仁,当归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白芍柔肝坚阴;大黄苦寒泄热,荡涤肠胃;枳实,厚朴苦温行气、破结除满;柴胡,香附理气宽中;桔梗,杏仁祛痰降气。诸药配伍,共奏润肠通便,泻热导滞之功。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