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医案
案例描述
戴人过曹南省亲时,遇到一位姨表兄,患有便秘症状,表现为大便燥涩,无其他明显症状。患者常不敢饱食,饱食后大便极为困难,排便时大便结实如针石;有时三五日才排便一次,每次排便后,患者会感到鼻中出血,肛门连带广肠疼痛,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发昏。患者曾多次服用巴豆、芫花、甘遂等药物,但因药性过于猛烈,服用后病情反而加重,甚至在腹泻停止后又出现便秘。如此反复,患者逐渐对药物产生恐惧,只能卧病待尽。
诊断与治疗
戴人过诊脉后发现,患者的两手脉息均滑实有力,判断为燥结于肠之实证。遂以大承气汤下之,继服神功丸、麻仁丸等药,并建议患者食用波菱葵菜及猪羊血作羹。经过百余日的治疗,患者逐渐恢复健康,亲朋好友见状无不惊讶。
按语
便秘的分类
粗工不知燥分四种:燥于外,则皮肤皱揭;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则便溺结闭。夫燥之为病,是阳明化也,水寒液少,故如此。然可下之,当择之药之。巴豆可以下寒,甘遂、芫花可以下湿,大黄、朴硝可以下燥。《内经》曰:“辛以润之,咸以软之”。《周礼》曰:“以滑养窍”。
评析
本案为张从正治疗便秘验案之一。张从正(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代表人物。张氏主张祛邪以扶正,邪去则正自安,力倡汗、吐、下三法攻邪已病。著有《儒门事亲》十五卷,书中某些内容为麻知几、常仲明两人润色编辑而成。张氏精于心理疗法,善于以情胜情,被称为“医之奇杰”。
本案中,张从正诊断为燥结于肠之实证,以大承气汤下之,继服神功丸、麻仁丸等药,又使其食波菱葵菜及猪羊血作羹。此案先攻、再调、后养,治疗颇有章法次第。充分反映了张氏“治病当论药攻”、“养生当论食补”的学术思想。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