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阳+肺气虚

患者咳嗽经久,痰色黄腻,痰中带血,脉洪数,两颧赤色。肝肺两络气分受伤,素常好饮,湿热内蕴,夏秋暑热夹滞,肺脏受伤。咳吐秽痰腥臭,胸内中府穴隐隐作痛,肺痈重候。
肺气虚肺痈肺热
查看详情 →
患者70岁,男性。主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上腹部闷胀,纳眠欠佳,大便干结。病程2年,反复发作。中医病名心水,证型阳虚水泛证。望诊面色黧黑,舌澹暗,苔水滑。闻诊未闻及特殊声响气息。问诊有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四肢乏力,小便色黄。切诊脉弦缓少力。
心肺气虚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心功能级
查看详情 →
8岁男童,咳嗽、发烧月余,发病于3月上旬。咳嗽气短,发热38.9℃,右肺湿性罗音,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舌淡,脉细数无力。形体消瘦,厌食纳呆,懒怠自汗,腹痛。舌淡苔薄黄,脉细数无力。病程迁延,初诊为支气管肺炎,治疗后仍低热咳嗽。病机属久服寒凉伤中,阳气受损,虚劳里急。
肺气虚寒凉伤阳支气管肺炎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主诉腹泻1年余。病程1年余,症状包括大便溏泻、腹胀、纳差、少腹坠痛、肠鸣、身倦乏力、形寒怕冷。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型为脾肾阳虚,寒湿内蕴。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病史及症状,切诊未提及。
脾肺气虚泄泻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5岁。主诉胸闷气短,不能平卧2月余,伴眼睑、下肢浮肿。面色浮肿,眼裂如缝,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舌体大,白苔。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胸痹、支饮。辨证为胸阳不足,心肺气虚,饮邪上犯,水湿内停,久而兼瘀。病程2月余。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尿蛋白阳性。
心肺气虚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胸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主诉遗尿三月余,入夜为甚,轻时每晚1次,重则一夜数次,日间时有小便不禁,咳嗽则小便自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耳鸣腰酸,面色不华,畏寒肢冷,形体虚胖。舌澹,苔薄,脉沉细。中医诊断肺肾两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
遗尿肺肾两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0岁,女性。主诉慢性胆囊炎多年,大便秘结。病程二十余日一行,大便干结如羊屎状,食后腹胀,消瘦,乏力,口干。舌红少苔,脉沉细。中医诊断为便秘、胆胀,辨证为气虚阴竭肠燥,兼夹气滞。望诊见舌红少苔,舌黯红少苔,舌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食后腹胀,乏力,口干。切诊见脉沉细。
慢性胆囊炎便秘气虚阴竭肠道失润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5岁。全身肌肉疼痛1年3个月。舌边澹紫,舌苔腻,满布舌面。脉沉弦细。中医病名:多发性肌炎。证型:风湿阻络,脾肺气虚。病因病机:风湿阻络,湿胜伤脾肾之阳。望诊:舌边澹紫,舌苔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肌肉酸痛,畏寒,肢冷如冰,汗出较多,手足不温,盗汗,有头汗。切诊:脉沉弦细。
脾肺气虚湿胜伤阳多发性肌炎风湿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产后大出血,消瘦无力,毛发渐脱。面色皖白,烦躁肢冷,肌肉消瘦,体弱神疲,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喜卧嗜温,阴冷经闭,舌质澹,苔薄白,脉沉迟。证属气随血脱,气血不复,日久伤阳,五脏损。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以肾阳虚为主。
肺气虚产后大出血气血两虚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