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6岁,男性,左胸闷痛3个月,伴心悸气短、胃痛泛酸、头晕头痛、睡眠欠佳。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气阴两虚、肝旺阳亢、气滞血瘀。面色红赤,舌红,脉沉弦滑、沉细缓。主诉左胸闷痛,病程3个月。四诊显示气阴两虚、肝旺阳亢、气滞血瘀之病机。
气滞血瘀胃失和降胸痹心痛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53岁男性,反复上腹部疼痛、痞胀不适二十余年。主诉上腹部隐痛或刺痛,晨起空腹为甚,食后稍减,脘痞腹微胀,嗳气不畅,胃中嘈杂似饥,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苦水胆汁,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底脉络暗滞纡曲,苔薄腻微黄,脉弦细濡。中医诊断为残胃炎,病机为胃术后脾胃损伤,胃阴不足,木火偏旺,气滞血瘀,胃失和降。
气滞血瘀胃失和降残胃炎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男,56岁。胃脘痞胀3年余伴胸闷。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反流性食管炎,冠心病。舌薄白,根微腻,脉细弦。胸阳失展,胃失和降,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胃失和降冠心病慢性胃炎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7岁。主诉萎缩性胃炎10年,胃脘撑胀,按之压痛,牵引两胁胀满,恶心,饭后重,嗳气,纳差,大便不畅、不成形。舌暗红苔白腻,左脉迟涩。二诊见口苦、胸闷、睡眠差,大便不畅,脉仍有涩象。三诊见舌红苔白干厚,脉沉涩。
气滞血瘀胃失和降萎缩性胃炎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48岁,男性,主诉胃脘部胀闷痞满2年余,泛酸烧灼,消瘦,体重减轻10kg,夜间胀痛,大便偏干。中医诊断为胃痞,证属中虚气滞、胃络瘀阻、胃失和降。病因病机为素体脾胃虚弱,气滞血瘀,饮食不节,过食酸冷。舌象澹苔薄,脉沉细略弦。
胃失和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痞证中虚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反复上腹部疼痛、痞胀不适20余年,加重1月。胃脘隐刺痛,晨起空腹为甚,食后稍减,脘痞腹微胀,嗳气不畅,胃中嘈杂似饥,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苦水胆汁,大便偏干。形体瘦长,神疲乏力。舌质黯红边有瘀斑,舌底脉络暗滞迂曲,舌苔薄腻微黄,脉弦细濡。中医诊断胃脘痛、胃痞。辨证湿热内蕴、气阴两虚、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胃失和降残胃炎胃脘痛
查看详情 →
女,67岁,腹胀满闷1年,左脘部明显,不痛,饭后尤甚,嗳气,纳食少,大便干燥不畅,入睡难,多梦,晨起口干。中医病名:胃痞,证型: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腹胀、嗳气、纳少、便干、失眠、口干。切诊:未提及。
胃失和降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胃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女性,腹胀、腹痛7年,加重4年,伴呃逆、恶心、呕吐、腹部包块、排便排气障碍、大便鲜血。腹部膨隆,左下腹凸起,压痛明显。舌澹苔白腻,脉沉细。腹透及腹平片未见机械性肠梗阻征象。肛镜见多个痔核。血沉、肝功能、血常规及“OT”试验均正常。中医病名属肠粘连、内痔出血。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气陷,胃失和降。病因病机为肝脾功能失调,气、湿、瘀互结,气机逆乱,升降失常。
胃失和降气滞血瘀肠粘连内痔出血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男性。主诉胃脘痛反复10多年,加重伴恶心呕吐2周。胃胀痛,进食则加重,恶心呕吐,胃有振水声。舌质澹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证属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胃失和降胃痛湿热中阻恶心呕吐
查看详情 →
患者61岁,男性,主诉胃脘痛10余年,初为痞满,食后加重,近1年胃脘灼痛,嗳气频繁,大便干结,睡眠差,恶梦纷纭。舌质紫暗,苔薄黄或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证型为瘀阻胃络、胃失和降。病因病机为久病入络,气滞血瘀。
胃失和降气滞血瘀胃痛瘀阻胃络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主诉上腹部隐痛5年,近1周胃脘隐痛,食后胀满,嗳气、泛酸,空腹不适。中医病名胃虚气滞。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虚而夹滞。舌象澹红,苔薄白,脉弦。
气滞血瘀胃失和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虚气滞
查看详情 →
男,62岁。胃脘胀痛不适10余年,嗳气1个月。舌质澹红,苔薄黄,脉沉弦。气滞血瘀,胃失和降。
气滞血瘀胃失和降慢性胃炎胃气郁结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