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男,43岁。头痛偏右,阵发痉挛,痛甚作呕,往来寒热。脉弦而数,舌苔薄白。痰热聚结于少阳经,枢机不利。痰热激于膜原,中阳失运,水气上凌。面色未提及,舌象薄白,脉弦数。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寒热、胸痞腹胀、便秘、口渴。
寒热如疟头痛偏右痰热聚结少阳不和
查看详情 →
武某某,45岁,主诉心情不舒,气郁胸中,悲伤落泪,心烦意乱。突然恶寒战栗,发热如疟,头痛,腿酸,面色赤红,肌肤灼手,舌中干燥无津,脉弦数而浮,溲略黄。二诊见寒热退,头痛轻,胁痛,肠鸣,腿酸,咳嗽吐黄痰,苔转白,脉弦数。三诊诸症减轻。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未明确。望诊见面色赤红,舌中干燥无津,苔转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情绪异常,咳嗽吐黄痰。切诊见脉弦数而浮,脉弦数。
寒热如疟气郁胸中心烦意乱胁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岁10月,女性。发热82天,低热72天。主症为晨起体温37.4℃,午前出现面唇苍白、手脚欠温、皮肤粟起等恶寒表现,体温升至38℃,持续至次日黎明微汗而减。面色白、微黄,舌质淡红,淡黄稍厚苔,指纹青紫。体瘦,精神食欲欠佳,口渴不多饮,二便正常,有微汗。中医诊断为伤寒邪稽少阳,寒热如疟。
寒热如疟伤寒少阳指纹青紫
查看详情 →
43岁男性,主诉肝区压痛,病程自1938年起,持续十余年。中医病名肝硬变,证型邪实正虚,寒热互结。望诊舌苔薄白,后转为边白中黄厚。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寒热如疟,肝区压痛,鼻衄,睡眠梦多,腰痛,黄疸。切诊脉弦数。
寒热如疟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肝郁日久
查看详情 →
患者胁下疼痛,痛甚而厥,全身皮肤、目黄,寒热交战如疟,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疼痛如刀刺。舌苔黄浊,脉弦数。病程中出现肤目黄如橘子色,烦渴热象减,大便溏垢,阳明似有出路。缺盆之下,胃脘之上按之如有物梗起。脉仍弦滑,苔黄浊。病程中出现胸脘痞闷,气分湿热未净,小便黄而短涩。舌薄黄微腻,脉弦滑。中医病名属黄疸,证型为肝郁胆热、胆汁外溢,病因病机为湿热内蕴,肝胆失疏。望诊见目黄、肤黄,舌苔黄浊。闻诊无明显异常。问诊见胁下疼痛、寒热、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大便溏垢。切诊见脉弦数、弦滑。
寒热如疟胆囊炎肋下痛胃脘痛
查看详情 →
患者经事淋漓,入夜寒热,胸闷泛恶,病程半月,寒热倏冷倏热,汗自胸而止,舌黑近墨而不焦,口奇干,苔灰腻,脉象未提及,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未明确,望诊见舌黑近墨,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经事淋漓、寒热、汗出、口干,切诊未提及。
寒热如疟经水淋漓心阳不振水气凌心
查看详情 →
21岁男性,风湿痹证,右膝关节红肿热痛月余,右背痛向左背走窜,头晕,纳差,口干喜冷饮,大便结,小便黄赤频数热痛,左目赤半年,舌尖红苔黄腻,脉浮数。病属风湿热,病因病机为外感风湿热邪,内蕴湿热,气血运行不畅。面色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包括风湿痹证、左目赤、大便结、小便黄赤频数热痛。脉浮数,舌尖红苔黄腻。
寒热如疟风湿痹证湿热证风寒证
查看详情 →
高某某,男,45岁,主诉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7日。身黄如橘,目黄如金,尿黄而短,午后寒热汗出如疟状,头痛,口苦口干不欲饮,恶心,不思食,强食则吐,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证属湿热偏盛于阳明而波及少阳。面色晦暗,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寒热如疟急性肝炎湿热蕴结阳明少阳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每日寒热发作2~3次,发时恶寒、发热无汗,面赤身痒,不呕不渴,饮食二便正常。体温持续在38.5~39.5℃。面色潮红,声音洪亮,肌肉未减,精神尚佳。左脉浮数,右脉微缓。舌质红,苔薄白。辨证为风寒两感,郁痹于皮肤分肉之间,营卫气逆而作寒热如疟状,诊断为太阳两感风寒之证。
寒热如疟风寒两感营卫气逆皮肤郁痹
查看详情 →
汪小姐,寒热如疟,每日发作一次,热退不清,头痛胸闷,口干作恶,脉象濡,舌苔腻。湿热阻遏募原。面色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未提及,舌象腻,脉象濡。
寒热如疟湿温湿热阻遏头痛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女性。寒热如疟,寒甚热微,周身酸痛,汗出,腹胀脘痞,呕逆纳呆。舌苔白厚腻浊,脉缓。中医诊断湿温病(邪阻膜原)。证型邪入胸膜与膈肌之间,半表半里。望诊舌苔白厚腻浊。闻诊未提及。问诊寒热如疟,腹胀脘痞,呕逆纳呆。切诊脉缓。
寒热如疟湿温病湿重于热邪阻膜原
查看详情 →
患者产后去血过多,食后着恼,头疼身痛,寒热如疟。左手弦大,微有寒邪,右手弦滑不匀,饮食挟痰火。病因皆因虚而得。
寒热如疟产后虚症失血过多痰火内生
查看详情 →
十岁,寒热如疟,每日发作一次,热退无汗,饮食减少,神倦无力,面色青黄,舌色淡紫无苔,舌根两边有白苔,口中微渴,两寸关脉虚软无力,两尺脉滑大,体质虚弱,暑邪深伏,阴阳两虚。
寒热如疟暑邪深伏体质虚弱阴阳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表现为寒热如疟,语言谵妄,如见鬼状。右寸浮滑,风痰胶固肺脏,洒淅寒热,痰迷心窍。
寒热如疟语言谵妄风痰胶固痰迷心窍
查看详情 →
患者寒热如疟,病程未明。风寒湿三气杂合,正虚邪盛。面色晦暗,神昏口噤,手足拘挛。脉象未详。舌象未详。声音低微,语言恍惚。病属太阳刚痉,病因风寒湿侵袭,病机正虚邪盛,经络阻滞,心神闭塞。
寒热如疟神昏口噤手足拘挛风寒湿合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2岁。恶寒发热5日,下午3~4时许始恶寒而后发热,体温37.5℃左右,入夜至38.5℃,伴头疼身困,腰痛,偶有咳嗽。精神疲惫,面有赤色,舌苔白滑,脉浮细。风寒郁表,不得宣泄。
寒热如疟风寒郁表头疼身困腰痛
查看详情 →
产后去血过多,食后着恼,头疼身痛,寒热如疟。左手弦大,微有寒邪;右手弦滑不匀,食饮痰火。病因产后体虚,外感风寒之邪。病机气血不足,体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感受风寒之邪。寒邪束表,经气不利,正邪相争。
寒热如疟产后去血过多气血不足头疼身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受风寒后常发寒热如疟,两胯间结核肿痛,或腹痛。地域为江北盐阜一带,地近海滨,感湿素重。中医病名为类伤寒,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内蕴。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寒热如疟、结核肿痛、腹痛,切诊未提及。
寒热如疟结核肿痛腹痛湿邪内侵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男性,主诉寒热、头重眩晕、肢体沉重、关节酸疼、口苦咽干、胸腹满闷、纳呆、大便溏色黄、小便黄短。舌质澹红不华,苔白微黄干腻,脉六部皆洪大、按之空豁。中医诊断为肺脾大虚,清阳不升,津液不布,中焦蕴湿、下泉有火。
寒热如疟肺脾大虚清阳不升津液不布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男性,主诉发热20余天。寒热如疟,倦怠乏力,头身重痛,体温上午38℃左右,午后39℃以上。咽部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口澹,舌苔白厚腻,舌质红。脉濡缓。中医诊断湿热秽浊,内蕴膜原。
寒热如疟湿热秽浊内蕴膜原倦怠乏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