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产后出现霍乱,先泻后吐,足转筋,汗出厥冷。泻出腥而非臭,口渴不甚,饮则喜热。脉细而紧,舌澹白。病史提示产后饮食失宜,致阴阳两亏,素有白带,冬畏寒,夏畏热。初诊诊断为产后中虚,泻多四逆欲脱,汗出不寐。再诊见肢冷过肘膝,格阳于上,元阳不振,元阴亦衰。
格阳于上产后霍乱阴阳两亏肢冷欲脱
查看详情 →
女,62岁,心悸,水肿,病程30年。心慌气短,动则加剧,不能平卧,汗多,畏寒伴热气上冲,面部灼热,心中烧灼感,全身浮肿,双下肢高度水肿,四肢冰凉,端坐呼吸,语音低微。面色潮红,口唇红干,舌质淡苔白,脉沉微,似有似无,呈鱼翔之象。辨证属阳虚气弱,格阳于上,寒水停聚。
格阳于上心悸水肿风心病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要症状包括头面浮肿、喉颈粗大、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病程十余日。中医病名喉痹。证型寒盛于下,格阳于上。病因病机寒盛于下,格阳于上。望诊未提及。闻诊声音微弱。问诊提及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切诊脉象细数微弱。
格阳于上喉痹头面浮肿喉颈粗大
查看详情 →
女,62岁,心慌气短,动则加重,不能平卧,汗多,畏寒伴热气上冲,面颊潮红,口唇红干,呼吸短促,端坐呼吸,语音低微,全身浮肿,双下肢高度水肿,四肢冰凉,舌质淡苔白,脉沉微,心悸,水肿,阳虚气弱,格阳于上,寒水停聚
格阳于上心悸水肿阳虚气弱
查看详情 →
三旬,喉痹,头面浮大,喉颈粗大,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痛楚难忍,脉象细数弱微,声音微弱,似不能振,伤阴,寒邪深入,格阳于上,水饮难入,畏烦热
格阳于上喉痹伤阴寒邪深入
查看详情 →
患者五十岁,喉痹咽痛,妨食拒纳,如有物碍阻。病程未明。中医病名喉痹,证型火虚于下,格阳于上,病因病机肾中之真寒。望诊喉内澹白,气喘声微,小便清长,大便滑泻。闻诊未提。问诊未提。切诊脉象沉小无力。
格阳于上喉痹咽痛肾中真寒虚火上炎
查看详情 →
女,62岁,心慌气短,动辄加剧,不能平卧,汗多,畏寒伴热气上冲,面颊潮红,口唇红干,端坐呼吸,全身水肿,双下肢高度水肿,四肢冰凉,舌质澹、苔白,脉沉微,似有似无,呈鱼翔之象,心房颤动,阳虚气弱,格阳于上,寒水停聚
格阳于上风心病心力衰竭阳虚气弱
查看详情 →
患者,68岁,面部潮红、热感间断发作一月余,加重五天。疲乏无力,多眠易睡,口渴不欲饮,小便清长,大便自利时有便秘。面色两颊嫩红,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微细。证属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格阳于上阴寒内盛肾气亏损精神疲惫
查看详情 →
患者年近三旬,腹痛水泻色如米浆,呕吐清水,呃逆连声,四肢厥逆,汗泄淋漓,气急失音,面赤戴阳,烦躁暴至,有欲坐卧泥水之态。六脉沉微似伏,舌苔灰白滑粘。诊断为阴寒霍乱危症,辨证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上热假,下寒真,中阳困顿,阴阳否格。
格阳于上霍乱危症阴寒内盛戴阳证
查看详情 →
患者面色正赤,鼻准微黄,额汗如珠,舌干中黄。大小便秘,腰屈不伸,少腹胀痛,二日一夜无尿。中医病名属关格,证型为肾阴耗竭、格阳于上。病因病机为肾阴耗损,阴不恋阳,阳无以守,膀胱气化不利,致二便闭塞。脉象沉小而指劲有力。望诊见面色、舌象异常,闻诊未提,问诊见二便闭塞,切诊示脉沉小而有力。
格阳于上大小便秘肾阴耗竭面赤鼻黄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