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7岁,间断乏力、纳差十余年,加重伴尿黄半月。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面色晦暗,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重度黄染,身、目、尿黄加深,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肝区叩击痛,肝臭,寐不安。肝功能异常,TBil升高,凝血功能异常。急黄(瘟),证属热毒炽盛,浊气上逆。舌质瘀斑,脉弦。肝胆湿热兼气滞血瘀。
急黄热毒炽盛浊气上逆
查看详情 →
刘老主张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与辨病统一,重视整体调治。辨证需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如病毒性肝炎需辨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或肝肾虚损等证型。注重辨证分型,如哮喘需区分过敏性与感染性,乙型肝炎需结合病与证进行治疗。强调有机结合,避免简单对应,重视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应用。
病毒性肝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郁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主诉肝区痛腹胀半年余。病程一年,既往有肝炎史,嗜酒。面色晦暗,气短乏力,精神疲惫,纳差食呆,肌肤甲错,肝区隐痛,腹部胀满,脾大,尿少,下肢浮肿,大便溏,舌质黯苔白腻,脉弦。中医病名肝硬化,证型肝病日久,损及脾土,湿热内蕴,肝脾不调。病因病机为肝病累及脾土,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水停。
气滞血瘀肝硬化脾虚湿热
查看详情 →
42岁男性,主诉肝区疼痛,右胁痛轻微游走,剑突下痛重固定,压痛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病史多年未愈。诊断为肝炎后胁痛,证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气滞血瘀肝炎后胁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