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7岁,男性。胁痛3年,精神疲乏,夜寐不安,时有耳鸣,小便色黄。中医诊断胁痛。辨证为热毒内伏,气滞血瘀,肝络不和,心失所养。舌脉如前。
气滞血瘀肝硬化先兆肝络不和心失所养
查看详情 →
64岁男性,腹胀、足肿5年。乙肝病史20余年。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全身黄染,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Ⅲ度。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中医诊断臌胀,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舌暗红,苔腻,脉沉。病机为气虚血瘀水停,肝脾肾功能失调。
肝硬化臌胀气虚血瘀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6岁,女性。面色晦暗,体型消瘦,纳差,腹大如鼓,腹部脉络暴露,朱砂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舌苔薄黄,脉弦细。中医病名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证型为脾虚肝郁、气滞水停。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气血不畅。病程较长,既往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病情反复。
气滞血瘀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2岁,男性。主症为肝区胀满、腹胀乏力、恶心食少、头痛、眠差、小便少黄。病程7天。中医病名病毒性肝炎。证型湿热蕴蒸。病因病机湿热之邪入侵,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与热结,郁蒸助热,热因湿而愈炽。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及恶心食少、头痛、眠差、小便少黄。切诊未提及。
黄疸型肝炎湿热蕴蒸热重于湿湿重于热
查看详情 →
患者31岁,男性。腹胀、双下肢浮肿、头晕乏力、黑便。面色暗黄无华,全身黄染,脾脏肿大,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功异常,白球蛋白比例倒置,B超示肝硬化腹水,门静脉增宽,脾大。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郁久化火,脾虚生湿,水湿泛滥,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肝硬化腹水肝郁脾虚脾虚生湿
查看详情 →
53岁男性,腹部胀大3个月,加重1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15年。腹部膨隆,面色晦暗,胸胁胀满,动则气促,四肢沉重,纳差,大便溏,小便短少,夜寐差,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颈部及前胸见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指压痕(+),舌质紫暗,苔厚腻,脉细涩。中医诊断鼓胀,证型肝脾血瘀,水湿停滞。病机为气血水互结,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腹中。
气滞血瘀肝硬化腹水肝脾血瘀水湿停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2岁,女性。主诉发现丙型肝炎10年,右胁胀痛2月余。病程10年。中医病名胁痛,证属气滞血瘀,热毒蕴结。望诊见舌质暗红,瘀斑,舌下脉络增粗,苔薄澹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右胁刺痛,生气或活动后加重,胃脘胀满。切诊脉沉弦涩滞。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脾大,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
气滞血瘀慢性丙型肝炎热毒蕴结胁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主诉纳减、胸胁痛、腹胀、乏力半年余。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精神欠佳,肝区轻变压痛。肝功异常,乙肝大三阳,B超示肝脏轻度肿大。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热蕴湿滞、气滞血瘀。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气滞血瘀慢性肝炎肝郁脾虚热蕴湿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3岁,男性,主诉右胁疼痛,双目及皮肤发黄,小便深黄,口干口苦,纳差1周。病程1周。中医病名:急性黄疸型肝炎。证型:阳黄,湿热俱盛。病因病机:湿热内蕴。望诊:舌白。闻诊:无描述。问诊:乏力,腹胀,小便黄。切诊:脉细数。患者35岁,男性,主诉纳差、乏力、尿黄、厌油、恶心、腹胀,黄疸进行性加重。病程5年。中医病名:亚急性重症肝炎。证型:湿热渐盛,阴寒犹存,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病因病机:肝脾肾功能失调。望诊:巩膜轻度黄染,舌质澹红,苔黄厚腻。闻诊:无描述。问诊:精神委顿,口渴少饮,心烦易怒,口苦口臭,右胁疼痛,纳差恶心,夜寐甚差,小便发黄,大便色白,全身关节酸冷。切诊:脉洪大虚数。
气滞血瘀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俱盛肝郁脾虚
查看详情 →
28岁女性,反复乳房结节6年余,性急烦躁易怒,生气时两胁胀痛,有时伴有刺痛,食欲不佳,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面色萎黄,舌淡暗苔薄白,肝掌阳性,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辨证为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脾虚生痰,气血痰互凝。
气滞血瘀乳腺增生肝郁脾虚肝功能异常
查看详情 →
男,42岁。腹大胀满,身目小便发黄,双下肢水肿,纳差神疲,夜不能寐,卧则气喘,烦热口苦且臭,恶心,牙龈出血,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睑面及下肢凹陷性水肿,腹皮光滑绷急,青筋显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肝硬化腹水。鼓胀。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水停。
气滞血瘀肝硬化腹水鼓胀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3岁,男性。主诉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3年。中医病名为肝着病,证型为气滞血瘀痰凝。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舌象舌尖红,苔黄腻,脉弦细。B超示肝表面欠平,门脉增宽,脾大。肝纤维化指标偏高,肝穿示G1S0。二诊时舌红苔黄少津,口干。
气滞血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痰凝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0岁,男性。主诉肝硬化、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后50日。病史中有腹胀、乏力、纳差。症状包括少气乏力,腹大胀满,纳呆,口苦而干,面色萎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而糙。脉弦。中医诊断为鼓胀,证型为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病机为肝脾不和,气滞作胀,血行不畅,术后气血郁滞,水停湿阻,脾虚湿胜,精微无以生化。
气滞血瘀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鼓胀
查看详情 →
陈某,男,30岁。两胁疼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五心烦热。病程自1998年患急性病毒性肝炎,2002年4月出现脾区疼痛。中医病名:肝病。证型: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望诊:右手掌蜘蛛痣。舌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肝区隐痛,劳累后加重,脾区痛。切诊:脉沉滑。肝下缘肋下1cm,脾下缘肋下0.5cm,质软,轻度触痛。
气滞血瘀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四肢乏力
查看详情 →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面部蝶形红斑 关节痛 发热 皮疹 全身症状包括不规则发热 关节症状常见 关节痛伴肌肉疼痛 皮肤损害包括面部红斑 指趾末端出血斑 口腔粘膜溃疡 内脏损害常见于肾脏 心血管系统受累 呼吸系统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癫痫 抽搐 昏迷 肝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 肌肉疼痛 淋巴结肿大 视网膜病变 干燥综合征 狼疮危象表现为高热 极度衰竭 神经系统病变 肾功能衰竭 出血倾向 呼吸衰竭 气血失和 阴阳失调 热邪入里 毒热炽盛 气阴两伤 气滞血瘀 瘀久化热 面赤斑斑如锦纹 舌红 声微懒言 脉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温毒发斑气阴两伤气血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1岁,女性。主诉两胁下隐痛2个月余。现病史示乙肝病史,近期症状包括两胁下隐痛、胃纳作胀、脘中隐痛、口干多饮、口苦、大便欠畅、寐欠安、月经提前伴痛经。舌质边尖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肝著,证属疫毒内伏,肝络失和。
气滞血瘀乙肝大三阳肝络失和肝热病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6岁,男性。主诉黄疸指数持续不降5个月。病史提示5年前患甲肝,1974年6月复感甲肝,黄疸指数88单位,经治疗后黄疸指数降至14单位。诊查示面色晦黯,舌质淡苔白,脉细。中医诊断黄疸,阴黄(湿瘀交阻),辨证为久病入血,气滞血瘀;久病气虚,气虚阳损。
气滞血瘀黄疸湿瘀交阻气虚阳损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男性。主诉肝区疼痛,右胁痛轻微且游走不定,剑突下痛重且固定不移,压痛明显。舌淡红,脉弦。诊断为肝炎后胁痛,证属气滞血瘀。病程较长,常服中西药物多年不愈。
病毒性肝炎气滞血瘀肝区疼痛胁痛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1岁。主诉腰痛伴左下肢酸痛7年,加重3个月。腰痛病,气滞血瘀证。腰背部左侧L4-5、L5-S1棘突旁压痛,左梨状肌压痛,挺腹试验阳性,左侧直腿抬高40°,左下肢坐骨神经压痛,左足拇趾背伸肌力减弱,左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MRI示腰椎退行性变,L4-5、L5-S1椎间盘突出。
气滞血瘀证腰痛病椎间盘突出腰大肌损伤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6岁,男性。主诉腹胀腹水3个月。腹胀大,腹水(中等量),纳差,口干苦,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睡眠差。慢性肝病面容,面色晦暗,颈胸部有蜘蛛痣,腹隆起,腹水征(++),肝肋下2cm,质中硬,脾触及,舌质暗,苔白厚腻,脉细。中医诊断鼓胀。证型脾虚湿阻,肝郁血瘀。病因病机为嗜酒伤肝脾,肝郁气滞,脾虚不运水湿,水湿内停,脉络瘀阻。
鼓胀脾虚湿阻肝郁血瘀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