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60岁,男性。主诉心悸反复发作4年余,劳累后加重,伴有胸中憋闷、心痛时作、心烦少寐、畏寒怕冷。中医诊断为心悸。辨证为气阴两虚,心阳不振。舌质澹红,苔薄白。脉沉缓。二诊脉沉缓无力,三诊脉沉缓较前有力。
胸闷心痛心悸气阴虚心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65岁,女性,主诉冠心病心绞痛10余年,近日频发。主要症状包括胸闷心痛、痛势彻背、气促心悸、神疲畏寒、动则汗出、大便溏而不畅。舌紫苔薄,脉沉细。中医病名为冠心病心绞痛,证型为阳虚阴凝,血行无力。病机为阳气虚弱,阴寒凝滞。望诊见舌紫苔薄,切诊脉沉细。
胸闷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阳虚阴凝
查看详情 →
男,56岁,胸闷心痛连及后背,心悸自汗,倦怠乏力,短气不足以息,善太息,劳累后易发,饮食不振,大便溏薄,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质淡有齿痕,苔极薄,心气不足,胸阳不振,气失摄血,血滞心脉,思虑不节,劳心伤神,心气不足,气虚失摄。
胸闷心痛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
查看详情 →
65岁女性,主诉冠心病史10余年,胸闷心痛,痛势彻背,心悸气促,神疲畏寒,动则汗出,大便溏而不畅,舌紫苔薄,脉沉细。中医病名冠心病,证型阳虚阴凝,血瘀心脉。望诊舌紫苔薄,闻诊未提及,问诊有胸闷心痛、神疲畏寒、动则汗出、大便溏而不畅,切诊脉沉细。
胸闷心痛冠心病阳虚阴凝血瘀心脉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心慌气短,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过劳则胸闷心前区作痛,夜间憋醒。舌质紫,苔滑润。脉象两脉沉细,按之虚弱若无,时有歇止。体胖有齿痕,心烦夜寐不安,四肢乏力不温。病因素体阳虚气弱,心阴不足。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阳虚气弱,心阴不足。病机为素体阳虚气弱,心阴不足。
胸闷心痛心阴不足阳虚气弱心慌气短
查看详情 →
年逾花甲,心气不足,血瘀,面色皖白,口唇青,胸闷心痛,气息微,头晕耳鸣,腰膝软,舌胖,脉弱时结代,中医病名属心痹,证型为心气不足兼血瘀,病因病机为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
胸闷心痛心气不足血瘀面色皖白
查看详情 →
女,68岁,大汗腺癌术后出现亡阳危症,表现为面色惨白,四肢逆冷,胸闷心痛,心率42次/分,血压48/20mmHg,脉微欲绝,大汗淋漓,精神恍惚,时而昏迷。中医病名亡阳,证型亡阳欲脱,病因病机为术后阳气暴脱。望诊面色惨白,舌象未提。闻诊未提。问诊提示术后症状及病史。切诊脉微欲绝。
胸闷心痛亡阳危症心力衰竭大汗淋漓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冠心病,胸闷微痛,心悸心慌。头晕神疲肢倦,食欲减退,口澹乏味,大便时结时溏,尿黄,右胁时痛,口干渴饮,口腔左侧有白斑,咽喉干燥有异物感,寐差。舌质红而苔稍呈灰白色。脉搏有时数而促,有时迟而结,左脉按之细。病程较长,有血吸虫病史及慢性咽炎史。
胸闷心痛冠心病心悸心慌头晕神疲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0岁,女性。主诉包括头晕、目眩、耳鸣、口苦、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胸闷胸痛,病程20年高血压,10余年冠心病。中医诊断为眩晕、胸痹。证型为气阴两虚、痰浊血瘀、风阳上扰。舌质胖暗苔白,脉细。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心电图ST-T改变。
胸闷心痛高血压冠心病气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9岁,男性。主诉冠心病心绞痛11年,本次心绞痛频发5小时。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倦怠乏力、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轻度水肿、大便偏溏。舌胖澹紫,边齿痕,苔白润。脉缓偶结代。辨证为心脾阳虚,血脉瘀阻。病机为脾阳不振,痰浊滋生,心阳不足,血流不畅,心失所养。
胸闷心痛冠心病心脾阳虚血脉瘀阻
查看详情 →
女,34岁,主诉心跳心慌、胸闷心烦、后背痛,病程2年,近日加重,少寐多梦。舌质暗,舌边紫斑点,苔白腻,脉沉涩。辨证为气滞血瘀,阻塞心络,气机不畅。
胸闷心痛冠心病气滞血瘀少寐多梦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5岁,女性。主诉冠心病心绞痛10余年,胸闷心痛,痛势彻背,气促心悸,神疲恶寒,自汗,大便溏而不畅。中医诊断为心阳不足,血行无力,脉络阻滞,心脉不通。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症状描述及病史,切诊未提及。
胸闷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心阳不足血行无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