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5岁女性,主诉左腿及足拇趾麻痛,伴针刺样疼痛。中医诊断脱疽,证型为邪毒郁火引起营卫不调、气血凝滞。望诊见患处瘀紫、漫肿、灼热。舌苔薄黄,脉象细数。病程数月。
脱疽气血凝滞邪毒郁火营卫不调
查看详情 →
患者65岁,男性,主诉双足麻木、疼痛8月。双足麻木、疼痛剧烈,常整夜不能入睡,抱足而坐。双下肢肌肉萎缩,皮肤温度明显降低,体毛脱落,趾甲变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胫后动脉和腘动脉搏动减弱。中医诊断脱疽,病机为寒湿阻络。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脱疽气血凝滞寒湿阻络足部麻木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病史较长,自1958年起因冻伤出现下肢隐痛,1962年起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趾发紫发冷、动脉痉挛,1965年左足趾溃烂,近半年疼痛加剧。检查见两下肢肌肉萎缩、皮肤温度降低、汗毛脱落、趾甲变厚、动脉搏动消失,左足趾溃烂伴脓水,左手示指干性坏死。中医病名:脱疽。证型:寒湿郁久化热,火毒内蕴,气血凝滞。望诊:舌红,苔薄。闻诊:无描述。问诊:疼痛剧烈,夜不能寐,肢端麻木。切诊:脉细数。
脱疽气血凝滞寒湿化热火毒内盛
查看详情 →
45岁男性,两足冻伤,寒冷时隐痛加重,间歇性跛行,足趾发紫、发冷、苍白,肢端动脉痉挛,左足第2、3、4趾溃烂,疼痛剧烈,夜不能眠,抱足而坐。两下肢肌肉萎缩,皮肤温度减低,汗毛脱落,趾甲变厚,足背支脉搏动消失,胫后动脉和腘动脉搏动减弱,左手指端干性坏死,两侧桡动脉搏动减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期)。舌红,脉细数。
脱疽气血凝滞寒湿化热阴伤
查看详情 →
90岁女性患者,主诉右足皮肤温度降低、大脚趾溃烂脱落、右脚青紫疼痛,病程约6个月。舌暗苔白,脉沉涩。中医诊断为脱疽,证型为寒凝筋脉。病因病机为寒邪客于经脉,气血凝滞,瘀阻筋脉。
脱疽气血凝滞寒凝筋脉瘀阻筋脉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1岁,男性。主诉手足不温,下肢水肿、酸胀、麻木、疼痛,左小腿暗红色瘀斑及溃疡。病程半年,左小腿溃疡4个月。中医诊断脱疽,证属寒湿阻络,气血凝滞。望诊面色白,舌质暗澹,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形体消瘦,疼痛影响睡眠。切诊趺阳脉左侧未触及,右侧细涩,脉沉细涩。
脱疽气血凝滞寒湿阻络阳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5岁。左腿及足拇趾麻痛,如针刺,疼痛难忍。患处瘀紫、漫肿、灼热、剧痛。脉细数,舌苔薄黄。中医诊断为脱疽,病因病机为邪毒郁火引起营卫不调、气血凝滞。
脱疽气血凝滞郁毒邪蕴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主要症状为两足冻伤、隐痛、寒冷时加重,间歇性跛行,足趾发紫、发冷、苍白,肢端动脉痉挛,左足第2、3、4趾溃烂,疼痛剧烈,夜不能眠。体征包括两下肢肌肉萎缩、皮肤温度降低、汗毛脱落、趾甲变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足趾端溃烂、脓水多,左手食指干性坏死,桡动脉搏动减弱。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期)。舌红,脉细数。
脱疽气血凝滞火毒寒湿郁久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5岁。病程长期,自1958年起出现足部冻伤后隐痛,1962年起间歇性跛行,足趾发紫、发冷、苍白,肢端动脉痉挛,1965年左足趾溃烂,近半年疼痛剧烈,影响睡眠。诊见两下肢肌肉萎缩,皮肤温度减低,汗毛脱落,趾甲变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足趾溃烂,脓水多,肿胀蔓延,左手示指干性坏死,两侧桡动脉搏动减弱。白细胞升高,脓液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中医病名脉痹,证型寒湿郁久化热,火毒内蕴,气血凝滞。望诊见皮肤温度低,舌红,苔薄。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疼痛剧烈,夜间加重。切诊见脉细数,桡动脉搏动微弱。
脱疽气血凝滞寒湿化热火毒
查看详情 →
患者76岁,女性。左脚疼痛、间歇跛行1年余,左脚冷已数年。中医诊断:脱疽。舌苔白,脉弦细。B超检查示左侧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左侧股动脉中下部斑块形成,左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无回声。病程较长,气血凝滞、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
脱疽气血凝滞经络瘀阻糖尿病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