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内热+肝阳上亢+气阴两虚

患者12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左侧腰痛、发热、腹胀、无大便、呕吐、双下肢轻度瘫痪、意识障碍、谵语。舌澹红、苔薄白,脉弦滑。病程约10余天。中医病名包括发热、脑膜炎、嵴髓炎。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四诊信息包括舌澹红、苔薄白,脉弦滑。
肝阳上亢气阴两虚阴虚内热发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诉为感受流行时邪,吐泻清水,腹不痛,肢冷,黏汗自出。病程短。中医病名为寒霍乱,证型为脱证,病因病机为寒邪侵袭。望诊见舌澹,苔薄滑;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吐泻、肢冷、黏汗;切诊见脉迟。二诊见舌红,苔白滑,脉弦。三诊见舌红,苔黄,脉滑数。四诊见舌红,苔黄厚黏,脉数。五诊见舌红,苔黄厚腻,脉数。六诊见舌红,苔黄腻,脉弦细。七诊见舌边尖澹红,苔化、根薄黄,脉弦。
肝阳上亢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寒霍乱
查看详情 →
75岁男性,胸痛、心悸反复发作10余年,劳累后易诱发。舌嫩红,舌质暗,苔中黄,脉细弦,结脉。中医诊断胸痹,证属心气不足,气滞血瘀。舌象嫩红、暗、中黄,脉细弦、结脉。
冠心病心气不足气滞性肾阳虚
查看详情 →
69岁男性,反复胸闷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胸痹,眩晕(阴虚阳亢,心脉失养,脾胃气滞)。舌质稍红黯,苔薄澹黄,脉细弦。血压160/90mmHg,心电图ST-T段下移。阴虚阳亢,心脉瘀滞,肝旺犯胃,脾胃气滞。
阴虚内热肝阳上亢胸痹眩晕
查看详情 →
56岁男性,午后潮热,体温38℃,多汗,头晕,肢乏,入夜难寐,口干苦,多言气短,晨起眼睑浮肿,小便短赤,大便夹鲜血,消瘦,眼屎多,颈、足跖、手掌鲜红色,手时颤抖,舌尖红质稍暗,苔黄干,脉细弦数。中医诊断虚损,证型气阴两虚、血热犯神。主诉包括潮热、汗出、失眠、口干、便血、眼睑浮肿、手颤。病程未明确记载。
气阴两虚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虚损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腹中隐痛,少腹胀满,阴道下血,五心烦热,头痛头胀,腰酸肢软,急躁易怒,鼻衄频作。两颧嫩红如妆,口唇殷红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两尺弱,血压165/105mmHg。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冲任不固,虚热上扰。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两尺弱。胎动不安,胃肠功能失调。肺燥阴伤,血不养心。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澹、苔白,脉细数。
胎动不安肝肾阴虚虚火上扰阴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主诉支气管扩张史三十余年,反复咳喘咯血10年,加重半年。咳嗽,痰绿量多,偶有血丝,胸痛,喘息,气短,口干黏,怕冷。舌暗,苔黄腻,脉细弦。病程长,症状反复,咳喘咯血,痰多色黄绿,舌暗苔黄腻,脉细弦。
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肝阳上亢支气管扩张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3岁,主诉胸闷气短伴胸痛1周,病程1周。中医病名冠心病,证型痰瘀中阻,湿热蕴结,兼气阴两虚。舌质紫黯,苔根部白厚腻,脉弦细。胸痛,胸闷,头痛,气短,心慌。痰瘀中阻,湿热蕴结,年老血行不畅,脉络不利,心脉瘀阻,气血瘀滞,郁久化火,灼津生痰。
气阴两虚冠心病痰瘀中阻湿热蕴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五十二,主诉肾气素亏,小便不禁,夜间遗溺,摄纳机能不固,春阳发动时头晕目眩,手指麻木,形寒烘热。脉左弦右滑。诊断为类中之虞,证属肝阳上亢,内风扰动,痰湿内生。望诊未详,舌象未提,闻诊未详,问诊提及症状及病史,切诊脉左弦右滑。
肝阳上亢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肾气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腰酸痛,乏力,自汗,右上腹胀满不适,病程1周。乙型肝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扩张型心肌病。肝郁湿毒中阻。面色萎黄,舌红少苔,脉弦。尿蛋白(++++),颗粒管型,潜血(++)。心功能减低,左房、左室扩大。ALT、AST、T-BIL升高。
气阴两虚肝阳上亢阴虚内热乙肝相关性肾炎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男性。主诉嗜睡、纳呆、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变化。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脉象沉细,舌象淡红,苔薄黄。病程较长,主诉症状随治疗有所改善。
阴虚内热肝阳上亢气阴两虚嗜睡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