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医案

初诊(七月三日)

  • 病程:病五日
  • 症状:大便闭,小便短赤,头眩胀,胸闷欲呕,口渴甚
  • 脉象:洪大而弦,舌白
  • 诊断:伤寒
  • 方剂
    • 柴胡 6克
    • 枳实 6克
    • 山栀 9克(炒)
    • 鲜藿香 9克
    • 澹芩 6克
    • 赤芍 9克
    • 川连 1.5克
    • 六一散 12克(包)
    • 姜夏 12克
    • 川军 4.5克
    • 厚朴 3克

二诊(七月四日)

  • 症状:热减,大便三次,但无清粪,腹肌仍挛,胸闷甚,舌苔微黄
  • 脉象:濡不数
  • 方剂
    • 柴胡 6克
    • 川连 1.5克
    • 枳壳 6克
    • 赤芍 9克
    • 熟附块 6克
    • 姜夏 12克
    • 藿梗 6克
    • 桔梗 3克
    • 炒山栀 9克
    • 厚朴 4.5克
    • 谷麦芽各 9克(炒)
    • 赤苓 15克
    • 六一散 12克(包)

三诊(七月五日)

  • 症状:热起落,小便少,口渴甚,饮多又作呕
  • 诊断:五苓散证
  • 脉象:舌中心作嫩黄色
  • 方剂
    • 赤猪苓各 12克
    • 桂枝 3克(后下)
    • 柴胡 6克
    • 枳壳 4.5克
    • 茅白术各 6克
    • 茵陈 9克
    • 青蒿 6克(后下)
    • 泽泻 12克
    • 山栀 9克(炒)
    • 草果 4.5克

四诊(七月六日)

  • 症状:得五苓散,热渴俱减,小便亦利
  • 脉象:脉搏大
  • 方剂
    • 生石膏 24克(打碎)
    • 赤猪苓各 12克
    • 炒山栀 9克
    • 炙草 3克
    • 肥知母 9克
    • 泽泻 12克
    • 小朴 3克
    • 粳米一撮(包)
    • 茅白术各 6克
    • 川桂枝 4.5克(后下)
    • 柴胡 6克

五诊(七月七日)

  • 症状:湿本难遽去,昨夜热高,至天明热降,惟睡即大汗
  • 脉象:舌仍湿腻,脉仍濡
  • 方剂
    • 茅术 12克(生用)
    • 泽泻 12克
    • 草果 6克
    • 银花 9克
    • 浮小麦 12克
    • 厚朴 4.5克
    • 桂枝 3克(后下)
    • 常山 6克
    • 夏枯草 9克
    • 赤猪苓各 12克
    • 陈皮 6克
    • 六一散 12克(包)
    • 煅牡蛎 30克(先煎)

六诊(七月十六日)

  • 症状:病后停药旬日,精神颇好,食饮未复,忽恶寒发热,腹中雷鸣,下溏便
  • 脉象:脉浮大,舌白润
  • 方剂
    • 厚朴 4.5克
    • 黑附块 6克
    • 太子参 9克
    • 炙草 3克
    • 姜夏 12克
    • 桂枝 3克(后下)
    • 陈皮 6克
    • 生姜铜元大四片
    • 茅白术各 4.5克
    • 赤白芍各 4.5克
    • 谷芽 6克(炒)

案评

  • 患者信息:郑先生,住大通路培德里四号
  • 病情总结:患者发病五天,初诊时病势颇剧,先后六诊而疾除。因向病家索得旧方,录刊于此。夏令以遘暑感风冷及胃肠病为多。
  • 按语
    • 陆氏认为本病属伤寒证,用方从大柴胡汤,再五苓散、白虎汤、真武汤,其中对伤寒经方的运用功力可见一斑。
    • 初诊陆氏用大柴胡汤加栀子、藿香、厚朴、六一散等药清暑退热利湿。
    • 二诊热减,大便通但不多,腹肌痉挛,胸闷,陆氏在保持初诊方的基础上,加附子温阳,谷麦芽健脾胃都是为了照顾中焦的运化能力,确保气血生化有源。
    • 三诊,心下痞,口渴躁烦,小便不利,此时有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的水逆证,为五苓散明证。陆氏用五苓散为主方再加上和解少阳的柴胡、茵陈、青蒿、栀子等,取法茵陈蒿汤,清暑利湿,和解少阳。
    • 四诊情况大为改善,但口渴尚较重,故陆氏以白虎汤清暑、益气、生津。
    • 至五诊,情况已是大为改善,惟仍有暑湿,故陆氏主要用一些清暑、化痰、利湿的药物为主。
    • 但是六诊又起风云,患者未全面康复即过早停药,以致又感外邪,寒热复作,并下利,舌白润,喜热饮,表明患者有阳虚证候,所以陆氏以真武汤为主方温阳利水,再加桂枝、太子参通阳益气,陈皮、厚朴、半夏、谷芽健脾化痰利湿。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