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医案

病例概述

  • 患者:刘爽园,二十五岁,业农。
  • 发病时间:季春。
  • 病因:自正二月间,心中恒觉发热,懒于饮食,喜坐房阴乘凉,薄受外感,遂成温病。

初诊

  • 证候

    • 精神昏愦,闭目蜷卧,似睡非睡,懒于言语。
    • 咽喉微疼,口唇干裂,舌干而缩,薄有黄苔欲黑。
    • 频频饮水,饮食懒进,一日之间,惟强饮米汤瓯许。
    • 自言心中热而且干,周身酸软无力。
    • 体温三十七度八分。
    • 脉六部皆微弱而沉,左部又兼细,至数如常。
    • 大便四日未行,小便短少赤涩。
  • 诊断

    • 伏气触发于外,感而成温,因肾脏虚损而窜入少阴。
    • 《内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 《内经》又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 惟其人冬伤于寒又兼冬不藏精,其所伤之寒伏于三焦,随春阳而化热,恒因其素不藏精乘虚而窜入少阴。
    • 此证因温邪窜入少阴,俾心肾不能相济,是以内虽蕴有实热,而脉转微细。
    • 其咽喉疼者,因少阴之脉上通咽喉,其热邪循经上逆。
    • 其唇裂舌干而缩者,肾中真阴为邪热遏抑不能上潮,而心中之亢阳益妄动上升以铄耗其津液。
    • 至于心中发热且发干,以及大便燥结、小便赤涩,亦无非阴亏阳亢之所致。
    • 精神昏愦,闭目蜷卧,烦人言语,此乃热邪深陷气化隔阂之候,在温病中最为险证。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