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呃

病案举例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白某
  • 性别:男
  • 年龄:42岁
  • 职业:教师
  • 初诊日期:1971年1月3日

病史

  • 发病时间:3个月前
  • 诱因:受凉
  • 主要症状:开始打呃,胃内有气上冲,近2个月觉胃内咕噜一声即有气上冲迸发出牛鸣状之长声,力勐而壮,重时连鸣23小时,长吁则觉宽舒,生气或进食后加重,食欲日减,食量亦少,大便干燥,23日一次,形如羊屎

体征

  • 精神状态:精神苦闷
  • 脉象:沉弦
  • 舌苔:薄白,边有齿痕

诊断

  • 疾病名称:顽固性呃逆

初诊治疗

  • 方剂:公丁香15g, 柿蒂75g, 干姜15g, 党参50g, 白芍50g, 青皮25g, 芒硝15g, 水煎服

二诊

  • 日期:1月6日
  • 症状变化:症状大减,精神转佳,牛鸣声减至十几声,音小而微,食欲略增,大便已通,睡眠欠佳
  • 脉象:右沉缓,左沉小,两关旺
  • 舌苔:薄白,边有齿痕
  • 方剂调整:母丁香(当时公丁香无货,以母丁香代之)10g, 柿蒂50g, 干姜10g, 党参35g, 白芍50g, 青皮25g, 竹茹25g, 半夏10g, 陈皮15g

三诊

  • 日期:1月8日
  • 症状变化:一日只鸣几声,音短声微,食欲增加,稍恶心
  • 脉象:弦缓
  • 舌苔:薄白
  • 方剂调整:母丁香10g, 柿蒂50g, 干姜10g, 党参35g, 白芍50g, 青皮25g, 竹茹25g, 半夏10g, 陈皮15g

四诊

  • 日期:1月11日
  • 症状变化:日鸣3~5声,9日因精神紧张又发牛鸣声20声左右,已不恶心
  • 脉象:弦缓
  • 舌苔:薄白
  • 方剂调整:前方减陈皮、竹茹、半夏

五诊

  • 日期:1月14日
  • 症状变化:昨日发6声,声壮勐,便燥
  • 脉象:沉迟
  • 舌苔:薄白,边有齿痕
  • 方剂调整:母丁香15g, 柿蒂75g, 干姜20g, 党参50g, 白芍50g, 枳壳50g, 芒硝5g, 代赭石15g

六诊

  • 日期:1月21日
  • 症状变化:3天内日鸣3~4声
  • 脉象:弦缓
  • 舌苔:无
  • 方剂调整:柿蒂50g, 党参50g, 白芍50g, 代赭石35g, 旋覆花25g, 半夏15g, 干姜15g

七诊

  • 日期:1月24日
  • 症状变化:牛鸣音已止,胃内亦无气上冲
  • 方剂调整:嘱再服3剂。后随访无复发

按语

  • 陈老观点:陈老认定“本病为寒呃”,应治以温中、理气、降逆法,因胃气以下行为顺,故用丁香柿蒂汤加减化裁。刘河间论治寒呃亦善用丁香柿蒂汤,认为丁香可去胃寒,理元气;柿蒂苦温入胃,专能温中下气。然而陈老用此法,在药量上有显着的不同,柿蒂多至75g, 丁香15g, 超出常用量的3~6倍,主要因本患者胃内逆气上冲,迸发出牛鸣音,为一重症“寒呃”。故初用温中散寒,继佐理气,后用重镇之品而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