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姓名:王××
  • 性别:女
  • 年龄:36岁
  • 病情: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初诊情况

  • 入院时间:未具体说明
  • 主要症状:尿旦元阳性,凡登白试验直接阳性,谷丙转氨酶400单位以上,黄疸指数50单位
  • 其他症状:两天后,黄疸迅速加深,并出现高热40.5℃,烦躁不宁,旋即神昏谵语
  • 西医治疗:补液,加用激素,维生素C等
  • 会诊时间:1965年12月13日
  • 中医诊断:热毒内陷心包,扰乱神明,津液被灼

初诊方剂

  • 药物
    • 鲜生地 30克
    • 赤芍 9克
    • 玄参 30克
    • 丹皮 9克
    • 连翘心 30克
    • 紫草 24克
    • 绵茵陈 30克
    • 板兰根 30克
    • 鲜石菖蒲 9克
    • 广郁金 10克
    • 玳瑁 9克(先煎)
    • 羚羊粉 1.5克(吞)
    • 安宫牛黄丸 1粒(研吞)

二诊情况

  • 服药后反应:烦躁较定,体温降至38.8℃
  • 治疗调整:去鲜菖蒲、羚羊粉、安宫牛黄丸,加金银花30克、大小蓟各30克、白毛藤30克、白癣皮9克、姜黄6克、绛矾丸10克(包)等出入加减
  • 总服药数:15剂
  • 最终疗效:黄疸退清,肝功能正常而出院

按语

  • 引用原文:《圣济总录》云:“病人心胸间闷,烦躁,身热五、六日之间,便发热狂走,体金色,起卧不安,此是急黄”。
  • 分析:该患者住院两天,即见黄疸加重,高热烦躁,旋即遍昏谵,是属急黄。急黄一病属湿热者居多,大凡湿重者多伤气,热重者多伤营。其辨湿热多少,在气在营最为关键,此案高热昏谵,舌质红绛、苔黄而燥,是热多湿少,毒热入营,灼伤阴津,内陷心包的证侯。
  • 治疗原则:张景岳云:“新暴之病··,当以峻剂直攻,其本拨之甚易,若逗留畏缩,养成深固之势,则生死系之。”故医以大剂苦寒以清热解毒,甘寒以凉血滋阴,咸寒以镇潜熄风,复以菖蒲、安宫牛黄清心开窍。一剂知,三剂而热退神清。嗣后,继进清热凉血利疸退黄之剂,共服15剂而告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