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温阳、散寒活血法治胸痹
案例基本信息
- 医案编号: 011H029
- 患者姓名: 耿某
- 性别: 男
- 年龄: 51岁
- 初诊日期: 2008年10月15日
主诉
乏力胸闷1个月。
现病史
1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乏力,易疲劳,下巴或肩部发酸。怕冷,出汗不多。原体型肥胖,近来主动减肥15kg。睡眠尚可,大便正常。既往史:2004年患心梗,植入支架3枚。
体征
- 血压: 100/70mm/Hg
- 心率: 75次/分
- 律齐
-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舌象: 舌质淡黯,舌体胖大,苔薄白
- 脉象: 脉沉细
- 心脏B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下壁)
- 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 陈旧性下壁心梗,室上性早搏
- 踏车运动试验: 运动及恢复期ST-T轻度异常改变
中医诊断
- 西医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心梗
- 中医诊断: 胸痹
- 证属: 脾肾阳虚、寒凝血瘀
病机分析
-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藁。”肾为五脏之本,阴阳之根,心肾相交,心本乎肾。在病理情况下,肾脏阴阳的虚衰和失调往往会造成心脏阴阳的虚衰和失调。
- 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心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
- 精神疲惫,声怯懒言,畏寒肢冷,舌质澹胖,脉沉细为阳气虚衰之象。
- 瘀血内阻则舌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