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吴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32岁
  • 初诊日期:1958年6月9日

初诊

1. 临床表现

  • 心悸惊惕
  • 不安寐
  • 烦热头眩
  • 精神恍惚
  • 汗出
  • 颈项胀
  • 苔薄
  • 脉细弦

2. 治疗方案

  • 方剂:《金匮》百合复方
  • 药物
    • 野百合 4钱
    • 煅牡蛎 5钱(先煎)
    • 益元散 4钱(包煎)
    • 抱茯神 3钱
    • 黑山栀 1钱半
    • 莲子芯 1钱
    • 淮小麦 1两
    • 夜交藤 4钱
  • 剂量:四剂

二诊

1. 临床表现

  • 心悸不安寐
  • 头眩痛
  • 白带多
  • 苔薄
  • 舌有齿痕
  • 脉象细弦

2. 治疗方案

  • 方剂:前方加减
  • 药物
    • 野百合 4钱
    • 细石斛 3钱
    • 煅牡蛎 4钱(先煎)
    • 益元散 4钱(包煎)
    • 抱茯神 3钱
    • 剪芡实 4钱
    • 莲子芯 1钱
    • 夜交藤 4钱
    • 淮小麦 4钱
    • 补中益气丸 3钱(包煎)
  • 剂量:六剂

三诊

1. 临床表现

  • 心烦不寐未减
  • 口干而苦
  • 颈项瘿痰结气

2. 治疗方案

  • 方剂:黄连阿胶汤加减
  • 药物
    • 阿胶珠 3钱
    • 川雅连 三分
    • 炙甘草 1钱
    • 酒炒黄芩 1钱半
    • 辰茯神 3钱
    • 炙远志 1钱
    • 炒枣仁 3钱
    • 淮小麦 5钱
    • 煅牡蛎 8钱(先煎)
    • 川象贝 各 2钱
    • 京元参 3钱
  • 剂量:六剂

四诊

1. 临床表现

  • 夜寐已安
  • 颈项瘿痰结气亦减
  • 心烦喜冷饮
  • 口干苦
  • 少腹时痛
  • 带多

2. 治疗方案

  • 方剂:原方出入
  • 药物
    • 阿胶珠 3钱
    • 川雅连 三分
    • 酒炒黄芩 1钱半
    • 炙甘草 1钱
    • 煅牡蛎 5钱(先煎)
    • 京元参 3钱
    • 川象贝 各 2钱
    • 椿皮炭 3钱
    • 川柏炭 1钱
    • 炒橘叶 1钱半
    • 炒橘核 4钱
  • 剂量:五剂

五诊

1. 临床表现

  • 夜寐转安
  • 瘿痰结气已松
  • 心悸未除
  • 脘中痛

2. 治疗方案

  • 方剂:安心神,和胃气
  • 药物
    • 煅牡蛎 5钱(先煎)
    • 京元参 3钱
    • 川象贝 各 2钱
    • 辰茯神 3钱
    • 炙远志 1钱
    • 炒枣仁 3钱
    • 川楝子 1钱半
    • 煅瓦愣 4钱
    • 煅白螺蛳 4钱
    • 仲景乌梅丸 3钱(包煎)
  • 剂量:五剂

六诊

1. 临床表现

  • 胃脘痛渐止
  • 颈项瘿痰结气松而未除
  • 心悸、肢麻
  • 目胀
  • 脉虚弦

2. 治疗方案

  • 方剂:炙甘草汤加味
  • 药物
    • 潞党参 1钱半
    • 酒洗大生地 4钱
    • 炙甘草 1钱
    • 阿胶珠 3钱
    • 泡麦冬 3钱
    • 火麻仁 3钱
    • 川桂枝 8分
    • 酒炒大白芍 2钱
    • 红枣 四枚
    • 仲景乌梅丸 4钱(包煎)
  • 剂量:五剂

七诊

1. 临床表现

  • 胃脘痛渐止
  • 颈项瘿痰结气松而未除
  • 心悸、肢麻已瘥
  • 目胀
  • 脉虚弦

2. 治疗方案

  • 方剂:炙甘草汤加味
  • 药物
    • 酒洗大生地 5钱
    • 炙甘草 1钱
    • 阿胶珠 3钱
    • 泡麦冬 3钱
    • 桂枝 5分
    • 炒白芍 1钱半
    • 潞党参 1钱半
    • 京元参 3钱
    • 川象贝 各 1钱半
    • 煅牡蛎 6钱(先煎)
    • 海藻 3钱
    • 澹昆布 4钱
  • 剂量:五剂

八诊

1. 临床表现

  • 胃脘痛渐止
  • 颈项瘿痰结气松而未除
  • 心悸、肢麻已瘥
  • 目胀
  • 脉虚弦

2. 治疗方案

  • 方剂:炙甘草汤加味
  • 药物
    • 酒洗大生地 5钱
    • 阿胶珠 3钱
    • 泡麦冬 3钱
    • 炙甘草 1钱
    • 海藻 4钱
    • 澹昆布 5钱
    • 煅牡蛎 1两(先煎)
    • 京元参 3钱
    • 川象贝 1钱半
    • 夜交藤 4钱
    • 煨天麻 1钱
  • 剂量:五剂

按语

《金匮》百合病乃心肺阴虚而生内热的疾病,其治以养阴清热(润养心肺)为大法。患者初诊诸证与百合病证吻合,遂以百合法润养心肺治之。连续2诊百合病法与清气火、化湿热及扶胃气合用收效甚微,辨证欠妥。三诊细究其主证为心悸惊惕、不安寐、烦热头眩、口干而苦且颈项瘿痰结气,可归属“复症多因”范畴,治遵“复方多法”。复拟百合病法与交通心肾法同用,诸药合用,共奏育阴清热,交通心肾之功。四诊夜寐已安,心烦喜冷饮,口干苦,少腹时痛而带多,此乃肝经湿热,气血不和之征。故守上方去茯神、远志、炒枣仁,加椿皮炭、川柏炭合用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炒橘叶、炒橘核合用理气化痰,散结消瘿。五诊药后寐安痰气已松,心悸脘痛,遂专以化痰行气、和胃安神为法。前药减滋阴养液、泻火燥湿之品,而加茯神、炙远志、炒枣仁安神定志,佐以苦寒之川楝子与煅瓦愣子合用行气制酸止痛,并配伍乌梅丸寒热平调,扶正祛邪。药后疗效不显,乃扶正之力不及,故于六诊以炙甘草汤合乌梅丸化裁,但弃辛燥伤阴之品,以滋阴和阳,扶正祛邪为主。待胃痛渐止即撤去乌梅丸,桂枝亦减量,后以炙甘草汤加味,滋阴清气火、化痰散结消瘰、平肝理气安神而善其后。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