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浊(附癃闭一例)

概述

淋证古称五淋,即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五种,丹溪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宋爱老宗《诸病源候论》之说,认为淋证不外湿热和肾虚二端。宋爱老认为,对于各种淋证,必须根据其不同的病机特征及不同的转归方向进行辨证施治,才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标本缓急的不同,也有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的证候,根据虚实之间的传递演变,确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的治疗措施。因此,在主次标本之间的辨别显得十分重要。

案例

唐某 男

一诊

日期:八月二十八日 症状:

  • 暑季以来,午后潮热骨蒸,傍晚面赤升火,形瘦神疲。
  • 旬前起小溲频数,尿急涩痛,色赤,时有血丝。 诊断:
  • 肾阴耗损,湿热蕴结下焦,伤及营血,致成血淋。 脉象:
  • 脉细数,舌尖嫩红,苔薄黄。 咳嗽频发已有二年,夜间盗汗,心烦少寐,金水不能相生已久,阴虚火炽,证属肾痨。 治疗:
  • 益肾养阴,清热利湿。
  • 干地黄六钱,原白芍三钱六分,白薇四钱八分,黄柏二钱四分,炙知母三钱,女贞子四钱,墨旱莲五钱,粉丹皮三钱六分,白茅根一两,琥珀末三分(分二次冲)。
  • 六味地黄丸六钱,早晚分二次开水送服。

二诊

日期:九月四日 症状:

  • 进前剂,小溲血丝略见减少,次数亦减,但溺有余沥,仍觉涩痛。
  • 午后潮热,起伏不定,口干且苦,面赤烘热,总是虚火上炎,一派阴虚征象。 脉象:
  • 脉细数微弦,舌红嫩,苔薄黄。 治疗:
  • 膀胱湿热未净。
  • 大生地五钱,炙龟板四钱(先煎),生白芍三钱,怀山药四钱,白薇四钱,粉丹皮三钱六分,黄柏炭二钱,炙知母二钱,女贞子三钱,墨旱莲四钱,藕节炭三钱,阿胶珠三钱。
  • 五剂。

三诊

日期:九月九日 症状:

  • 肺痿淹缠多年,久咳不愈,传为肾痨血淋。
  • 近日来,小溲较爽利,溺时涩痛已缓,有时微黄,间或澹红,惟午后潮热依然,傍晚渐退,手心干热,舌尖澹红,稍有津润,苔中间薄黄,脉微弦细数。 治疗:
  • 证由肾阴耗损,虚火亢旺,内灼营分则为骨蒸,下迫膀胱则为血淋。
  • 治再育阴除蒸,参以清营凉血。
  • 香青蒿四钱,炙鳖甲五钱,生白芍三钱,大生地四钱,丹皮三钱,怀山药三钱,白薇三钱六分,炙黄柏二钱四分,藕节炭四钱,炙知母二钱,炙龟板六钱。
  • 五剂。
  • 另:六味地黄丸六钱,早晚分两次送服。

四诊

日期:九月十五日 症状:

  • 小溲涩痛已止,次数已减,色泽已澹,但近日夜寐欠安,五心烦热,骨蒸未除,脉细数,下焦湿热渐清,而君相之火不靖,肾阴耗损难复。 治疗:
  • 再宗前方更进一筹。
  • 生地黄四钱,怀山药三钱,炙龟板四钱(先煎),牡丹皮三钱,秦艽三钱,鳖甲三钱(先煎),地骨皮四钱,炙百部二钱,藕节炭五钱,炙川柏二钱,知母三钱。
  • 五剂。
  • 另:六味地黄丸六钱,早晚分两次送服。

按语

本例血淋继发于多年肺痿咳嗽之后,从现代医学来看可能是肾结核所致的血尿。表现的征象属于阴虚火旺,下焦湿热蕴留。治疗主要用六味地黄丸、二至丸补肾养阴,黄柏、知母清下焦湿火,白芍敛阴,丹皮、白薇清阴分虚热,并佐以琥珀利水通淋,散瘀止血,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第二诊去茅根、琥珀,加龟板、阿胶以增强育阴作用。第三诊血淋已有改善,而潮热依然不退,因此用青蒿鳖甲汤加味以育阴除蒸。本证既有湿热下注和尿血症状,又有阴虚征象,从疾病的发展来看,此证血淋是从肺痿阴虚发展而来,阴虚为本,下焦湿热及血尿为标,所以整个治疗过程是以养阴补虚为主。这和一般的湿热血淋不同。但是本证既然出现了血淋,说明病情有了新的发展,因此对于血淋又不能不先予治疗,这就是“急者先治”的法则。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