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龚某
  • 性别:男
  • 年龄:22岁
  • 住院号:B0110303
  • 入院日期:1983年2月9日

病史摘要

患者于4天前早起锻炼身体后始感身体不适,乏力,纳差。至2月8日自觉身热,测体温39.5℃,午后6时达40℃,急去医院就诊。经用抗菌、解热、输液诸措施,体温降至38.5℃,回家后体温复升,复去医院,重复上述措施效果不显,下午以“发热待查”入院治疗。

入院治疗经过

  • 入院后治疗:经治医生先后应用麻黄汤、柴胡桂枝汤加减,高热下挫,但低热不退,并出现持续呃逆症状,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 2月15日余诊视:患者仍有低热(37.2℃~38℃),呃逆较频,甚则呕吐,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而苔少,脉虚弦数。证属高热伤阴,胃气虚弱,气机逆乱。治拟清热养阴,益气和胃,降逆止呃。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味:生石膏30g, 麦冬15g, 太子参20g, 法半夏10g, 怀山药15g(易粳米),枇杷叶10g, 竹茹10g, 柿蒂6g, 生甘草6g。服药1剂,低热全退,呃逆停止,胃纳增进,感觉良好,于2月23日痊愈出院。

按语

患者连续发热10天,初始为外感风寒证明显,经辛温解表、和解少阳之后病情改善,体温下降,但低热持续不除,且呃逆频繁,综合治疗未见效果。余诊视,患者因高热损伤气阴证候明显,低热不除,实为气阴亏损,余邪未清所致。其呃逆频繁,亦为胃虚气逆而引发。故用竹叶石膏汤加减,以清热养阴,益气和胃。服药1剂,则热退呃止。说明经方的运用,必须在辨证论治水平上下工夫。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