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筋伤医案 - 孙均遂医案

病例信息

  • 患者姓名:于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58岁
  • 职业:教师
  • 初诊日期:1984年6月5日

病史

  • 主要症状:右肩疼痛,活动受限,已年余。
  • 治疗经过:经服中西药物和贴敷麝香止痛膏等未见效,且日见加重。彻夜难眠,不能梳头,穿脱衣也感困难。

检查

  • 压痛点:右肩前缝和中缝压痛明显。
  • 局部感觉:局部恶寒喜热。
  • 舌脉:脉沉细,苔白薄。

诊断

  • 诊断:右肩关节周围炎。

处理

药物治疗

  • 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
  • 药物
    • 当归:15g
    • 桂枝:10g
    • 芍药:30g
    • 细辛:3g
    • 葛根:30g
    • 甘草:3g
    • 鲜姜:3片
  • 功效:活血,通经,温经,止痛。
  • 主治:素体血虚,阳气不足,感受风寒,妇女月经不调,手足不温,自觉腹中冷或腰背冷,苔白、脉迟、血虚寒凝,四肢周身痹痛及冻疮初起未溃者。
  • 制用法: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外治

  • 外贴膏药:3张

疗效

  • 治疗结果:右肩疼痛得以消失,夜能入睡,臂即能举,手可梳头。至今无复发。

诠解

  •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属中医“肩痹”“肩凝”等范畴。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右肩,有自愈的倾向,预后良好,可以再复发。是肩关节的关节囊的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所致。
  • 病因:因冈上肌肌腱炎、肱二头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创伤、疾病造成的肩部长期固定不动、内分泌紊乱、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均可继发引起肩关节周围炎。
  • 病机:肩部肌腱、肌肉、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而形成瘢痕,造成肩关节周围组织挛缩,肩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间粘连,肩周软组织广泛性粘连,进一步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 中医观点:年老体衰,气血虚损,筋失濡养,风寒湿外邪侵袭肩部,经脉拘急所致。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 治疗法则:异病同治,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鲜姜组成,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肩周炎之肩臂疼痛,畏风怕寒,脉沉细,虽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其病因、病机则一致,体现了中医学的“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当归四逆汤加减,重用葛根者,主要是在《伤寒论》葛根方治“项背强几几”的启示下,用于活血,消除炎症,实为新用。

按语

  • 费兰波,等.现代名中医骨科绝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