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扶正法治疗慢性骨髓炎(湿毒蕴结)
患者信息
- 姓名:贾某
- 性别:男
- 年龄:19岁
- 职业:学生
初诊信息
- 日期:1998年11月21日
- 主诉:右小腿流脓2周
-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发高烧,同时右侧小腿出现肿胀、疼痛不敢活动。曾住院治疗,并于小腿中和下部切开排脓甚多,同时应用大量抗生素,约3周左右退热。但切开伤口不愈合,2周前开始经常有脓汁流出,经多方治疗不效。
- 症状及体格检查:
- 患者呈慢性病容,体质消瘦,表情痛苦。
- 右侧小腿肿胀,皮温略高,在小腿中和下1/3处有纵行切口约1.5cm,有少量清稀脓汁。
- 小腿全长压痛均较明显。
- 舌红少黄腻,脉细数。
- 影像学及理化检查:X线拍片:右胫骨全长呈明显广泛斑剥及虫蚀样破坏,尤以中下段为著,其中段内侧可见一长3cm死骨,骨干周围全段均有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
- 诊断:右胫骨慢性骨髓炎(湿毒蕴结)。
- 辨证:症见小腿肿胀不消,疮口排脓不畅,骨质广泛破坏,乃属蕴毒未泻,蚀肌腐骨。湿毒蕴结,耗伤阴津。
-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清除蕴结之毒,使溃脓流畅,蕴毒外泻,补肾阴。
- 内服方药:
- 解毒消炎汤加百合10g, 黄精10g水煎,1剂日2次,口服;
- 骨髓炎丸:每次服2.5~5g, 每日2次;
- 伤处冲洗换药,每日一次。
- 嘱咐:加强营养
二诊信息
- 日期:1998年11月28日
- 病情变化:患者右小腿肿胀见消,疮口排脓较畅。
- 辨证:本病仍为湿毒蕴结之症,故继原治疗方案,嘱其二周后复查。
三诊信息
- 日期:1998年12月10日
- 病情变化:
- 患者右小腿肿胀基本消退,中部疮面已愈合,下端的疮口较前缩小,分泌物少量。
- X线拍片:局部病变有明显好转趋势,右胫骨中上份的破坏阴影已大部分消失,下份的破坏病灶亦较前缩小,骨小梁较前变得清晰,已无死骨。
- 身热消退,患肢疼痛减轻,舌澹苔薄,脉弦。
- 辨证:湿毒已除,余邪未清,但正气不足,故嘱停用汤药,单服“骨髓炎丸”,每次服2克,每日2次。每2日冲洗换药1次。
四诊信息
- 日期:1999年1月15日
- 病情变化:
- 患肢肿胀已消,小腿下部的疮面尚有少量分泌物和0.5cm×0.3cm未愈合区。局部皮肤暗褐色,压痛较轻。
- X线拍片:右胫骨下段近干骺端尚可见少许斑点状破坏外,其他各骨组织区均无破坏改变,骨小梁部分恢复呈连续性,骨皮质较前增厚增浓。
- 辨证:毒邪渐散,但正虚邪恋,故嘱病人继续服“骨髓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