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某医案

一诊

  • 患者信息

    • 姓名:雷某
    • 年龄:56岁
    • 职业:农民
    • 初诊日期:2004年8月27日
  • 主诉

    • 反复腹痛10天,伴见恶心呕吐
  • 现病史

    • 8月16日因饮食不慎出现腹痛,中上腹明显,伴恶心呕吐,即去我院消化科治疗,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输液治疗,症状有所缓解,来中医科就诊。
  • 现症

    • 中上腹隐痛
    • 纳呆
    • 大便不畅,数日未解
    • 输液中出现周身红疹,瘙痒
    • 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沉
  • 查体

    • 血压:120/80mmHg
    • 神志清晰,面色无华,表情痛苦,形体略瘦
    •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皮肤可见红色疹子
    •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 颈部(一),双肺呼吸音清
    • 心率:80次/分,心脏未闻及杂音
    • 腹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肿大
    • 双下肢无水肿
  • 辅助检查

    • 血淀粉酶:800U
    • 尿淀粉酶:3000U
    • B超:急性胰腺炎
  • 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

  • 中医诊断:腹痛(实热积滞)

  • 按语

    • 《内经》中曰:“五脏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故实而不能满。”
    • 患者因饮食过量,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不运,气机停滞故不通则痛。运化停滞,故上逆为呕恶,中停为便闭。
    • 选大柴胡汤和解泻热。
    • 柴胡15克,黄芩14克,白芍15克,制半夏15克,枳实9克,制大黄6克,干姜9克,大枣12克,藿香12克,白豆蔻9克,薏苡仁15克,厚朴9克,滑石15克,生甘草4克,土茯苓30克,竹叶12克,川牛膝12克。
    •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 患者反馈

    • 服上方后,上腹疼痛消失,大便日2~3行,周身皮肤疹子消退,口干,进食稀饭
    • 舌淡红,苔厚腻减薄,脉沉
  • 查体

    • 全身皮肤未见皮疹
    • 心肺(一)
    • 腹软,上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 病情分析

    • 病情已缓解,大便日2~3行,乃邪热下行,腑气通畅之征兆
    • 原方小其剂,防伤正气,加入健脾消导及养阴和胃之品
    • 柴胡12克,黄芩9克,白芍15克,制半夏12克,枳实9克,制大黄4克,干姜9克,大枣12克,藿香12克,白豆蔻6克,薏苡仁15克,厚朴6克,甘草6克,石斛12克,谷芽、麦芽各12克,鸡内金12克
    •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 按语

    •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的病症。
    • 腹内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并为手足三阴、是少阳、足阳明、任、冲、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 因此,各种原因导致腹部的脏腑或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以温养,均可导致腹痛。
    • 其致病原因为外感寒邪,侵入腹中;或过食生冷,损伤中阳,寒邪积滞于胃肠,阴寒内盛,阻滞气机,而致腹痛;或寒邪不解,郁而化热,里热内结;或恣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湿热积滞,结于胃肠,气机不畅,腑失通降而腹痛;或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脾阳不振,健运无权;或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不是以温养脏腑而致腹痛;或暴饮暴食,食滞内停;或恣食肥甘厚味,停滞不化;或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气机失于调畅而腹痛;或情志不和,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腹部手术之后,或跌仆损伤,导致气滞血瘀,阻滞脉络而腹痛。
    • 腹痛的临床辨证,主要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来辨别其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在腑在脏。
    •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本例治疗时辨为实热积滞腹痛,选用大柴胡汤通腑泻热,荡涤积滞,使邪热积滞随大便而出。急症急治,标本同治,故取效迅捷。
    •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黄芩清热、解毒;大黄、枳实泻阳明积热,通腑;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白豆蔻、大枣健脾益气;藿香、薏苡仁、川厚朴芳香化湿;滑石、竹叶、土茯苓澹渗利湿;川牛膝引血下行。
    • 注意祛邪不要损伤正气,药量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十去其七、八即可”。引自《戴裕光医案医话集》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