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症医案

案情概述

斯氏子,作者之族甥,居住于斯村,距作者村十里。自七岁患气鼓病,至十八岁不愈。气鼓病,非医书所见,实为作者自创。斯氏子之病甚奇,当病发时,全身胁部皆能动摇,胁动则气动,痛彻心背,非奔豚、伏梁、息贲、肥气,又似合此四症,而萃于一身。

病程描述

患病既久,经医更多。初仅每年三四发,继则每月发一次,终至每来复发一次。当病发时,常医治之均不效,惟徐先生治之则效。徐先生者,婺之名医。去夏斯氏子之病复发,徐先生亦治不效。时作者以医术鸣于村,其岳来谒,述其甥病状,且求作者制方。作者以四君合痞气丸与之,不三日,其岳来谢,谓舍甥之病已愈。作者颔之,自以为暗中摸索,大致不差矣。

再次复发

畴知未及一月,其岳忽喘促而至,谓其甥旧病复发,吃前方无效,今由吾女抬来就诊。作者大讶,急出视之,莫名其妙,窃疑其为虫症,然不敢决定。适儿科俞先生至余村,作者乃躬谒俞先生,请先生诊视。俞先生曰:“虫积必聚,今是儿全身气动,胁肋俱张,此肝之积而移在肺也。”作者然之,乃恳先生制方。俞先生用疏肝之剂加龟板三钱,一瓢初下,病人大号,痛不能忍,滚地胡庐。作者与俞先生皆大骇,再请先生制方,俞先生拒而不允,匆匆告别。作者亦不强,乃与以化虫丸。初服而呕,再服仍呕,三服始不呕。而气不鼓,而痛稍止。作者乃正色谓其母曰:“姊可为甥备后事,无庸寻医矣。”其母大哭曰:“叔不医吾儿,是误吾儿矣!”作者曰:“非余误甥,实徐先生误甥也,姊执余方谒徐先生,徐先生必有以相告。且徐先生名振吾婺,高出鄙人万万,或能转危为安,若余实不能救也。”

徐先生诊治

徐先生见余方恚曰:“无咎无状,几毒杀小儿。不然,何肉削出胁,骨瘦如柴也。虽然,无咎学者初出茅庐,当有所见。”乃批余方之尾曰:“君用化虫丸加雷丸至四钱,使君子至八钱,殆决是子为虫积,然弟实不懂,乞有以告我。”作者乃复书,详述斯甥之患病经过及症状,认为斯甥之病源始于七岁时,当炎夏之际,患热初愈,小儿无知,入溪捕鱼,遂得斯疾。湿热生虫,书载甚明,稍事涉猎,莫不如之。斯甥之病,所以晚生疑其为虫也。且诊病之法,先讨其病源,次研其见证,此一定之理也。斯甥之患,其为虫积,见证甚确,晚生不揣烦琐,试为历数如下:斯甥平日,饥则觉气痛,饱则止,其虫症一也;食香燥则觉快,食腥气则痛,其虫症二也;普通之病,方不对症则已,方既对症,而一剂有效者,两剂三剂,反收效不如前,其虫症三也;前俞先生用龟板三钱,即痛不可忍,而晚生用六神曲三钱,则痛为之稍止,其虫症四也;晚生用化虫丸,未饮即呕,数饮不呕,其虫症五也;化虫丸如是加重,而气痛止,使非虫症,安能受此,其虫症六也。此孙思邈《千金方》中所谓蚘虫也。蚘虫每年长一寸,十年长一尺,贯心则杀人,俗所谓穿肝虫,即指此物。今斯甥之病,整整十年,已长一尺,其洞穿心肝无疑,惜吾辈不能解剖,否则必有征验。此其痛虽止,而肉削如脱,骨瘦如柴也。但与其哀号而死,不如化虫无苦而死,故晚生用雷丸、芜夷等如是之重也。质之先生,以为如何?”

俞先生意见

俞先生阅书怃然曰:“孺子可教。”有间曰:“余之罪也。”

结局

未十日,斯甥果半夜自殇,家人次晨方知。因忆余言,亦不哀云。

按语

人群知庸医易以误人,而不知良医亦足误人;人群知不对症发药,所以致死,而不知有对症发药,亦无以救亡。此余所以述斯氏子之病状,而抉吾辈习医之难也。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