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急性肾衰竭)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孙某
  • 性别:男
  • 年龄:12岁
  • 初诊日期:1983年9月10日

诊断

  • 中医诊断:关格
  • 西医诊断:急性肾衰竭

病史

  • 病程:3天前,患儿恶寒发热,某诊所给予退热药,服2天后出现胃中不适、腹胀痛、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眼睑水肿、大便2日未行。
  • 西医检查
    • 尿常规:蛋白质(+++),红细胞17个/HP, 脓细胞14个/HP, 颗粒管型1~3个/HP。
    • 血生化检查:尿素氮14.99mmol/L, 血肌酐274.05μ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20.2mmol/L。
  • 西医诊断:急性肾衰竭。

初诊症状

  • 痛苦面容
  • 眼睑水肿
  • 恶心呕吐数次
  • 口干舌燥
  • 腹部有压痛
  • 大便干,量少
  • 舌质红,苔薄厚腻
  • 脉数
  • 查血:尿素氮21.42mmol/L, 血肌酐512.73μ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17.97mmol/L

初诊辨证

  • 病机:湿热未除,药毒所伤,升降气机阻塞,肾失开合而致关格。

初诊方药

  • 药物组成
    • 半夏6克
    • 陈皮9克
    • 竹茹9克
    • 茯苓15克
    • 豆蔻9克
    • 黄芩6克
    • 枳实6克
    • 厚朴10克
    • 生槐花15克
    • 金银花15克
    • 大黄6克
    • 甘草6克

第二次复诊

  • 日期:1983年9月13日
  • 症状变化
    • 恶心呕吐减
    • 腹胀痛轻
    • 一剂药后大便已通,色黑有黏液
    • 三剂药后大便日行2~3次,尿量增加,每日约800毫升,不欲食
  • 尿检:蛋白(++),红细胞0~4个/HP
  • 处理:去枳实、大黄,加鸡内金10克,砂仁6克

第三次复诊

  • 日期:1983年9月16日
  • 症状变化
    • 患儿精神好转
    • 食有味
    • 腹部无压痛
    • 大小便通利
    • 尿中泡沫仍多
    • 口干多饮
    • 腰部不适
    • 舌质澹,苔薄黄,脉沉细
  • 病机:湿热已去,气阴两虚未复
  • 处理: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法
  • 药物组成
    • 太子参12克
    • 黄芪15克
    • 北沙参10克
    • 麦冬10克
    • 石斛10克
    • 玉竹10克
    • 芍药12克
    • 鸡内金10克
    • 枸杞子15克
    • 生山药15克
    • 菟丝子15克
    • 覆盆子15克
    • 石韦15克
    • 甘草6克

第四次复诊

  • 日期:1983年9月24日
  • 症状变化
    • 口干舌燥减轻
    • 食量增多
    • 腰部舒适
    • 尿量增多,每日2500毫升左右
    • 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
    • 血生化检查:尿素氮5.71mmol/L, 血肌酐150.28μ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22.9mmol/L
    • 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沉细
  • 处理:去石韦、鸡内金,加山茱萸12克,益智仁12克
  • 药物组成
    • 太子参12克
    • 黄芪15克
    • 北沙参10克
    • 麦冬10克
    • 石斛10克
    • 玉竹10克
    • 芍药12克
    • 山茱萸12克
    • 益智仁12克
    • 枸杞子15克
    • 生山药15克
    • 菟丝子15克
    • 覆盆子15克
    • 甘草6克

第五次复诊

  • 日期:1983年10月2日
  • 症状变化
    • 患儿体质康复
    • 尿量正常
    • 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
    • 查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 处理:病情已愈,出院带药6剂,回家调养

按语

  • 病机:因外感发热,服药(药名不详)而致恶心呕吐、无尿诱发急性肾衰竭。中医诊为“关格”“癃闭”。其病机乃为湿热之邪未去,又加药毒所伤。脾胃受损,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三焦气机窒塞,上犯则恶心呕吐,浊邪下侵则腹痛,大便不通;药毒侵肾,肾失开合,气不化水,水液停聚,而发水肿,小便点滴难出。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