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王某
- 性别:女
- 年龄:42岁
- 职业:农民
- 初诊日期:1984年9月5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痢疾已3日,复食油腻后症状加重。
2. 西医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3. 中医诊断
痢疾。
4. 证属
湿热夹积滞痢下。
5. 治法
疏化肠间湿热,温通导下积滞。
6. 方药
- 药物:炒杭芍12g, 黄芩9g, 炒黄连6g, 厚朴9g, 广木香6g, 陈皮9g, 焦槟榔12g, 肉桂3g, 熟附子4.5g, 焦山楂12g, 生神曲9g, 炒麦芽12g, 炒枳壳9g, 滑石12g(布包),通草4g, 酒炒大黄9g(后入)
- 煎服方法:1剂,水煎服,日1剂,回家即煎服头煎,下午4时服二煎。
二诊情况
1. 服药情况
- 头煎:昨天早上9时许煎服
- 二煎:下午4时煎服
2. 病情变化
- 症状:痢下如故,微觉肠中趋下蠕动感,至下午7时许自觉欲便腹痛、肛坠拘急等迫逼感,随即下大便一小便盆(原来痢下只是脓血点滴),不但量多,且秽臭难闻,胶黏便滞,色黑如漆。便后腹满胀痛、里急后重、肛坠拘急顿减,至今日清晨仅痢下2次,有脓无血,粪积杂有,小便通畅,但尚有腹痛拘急,里急后重。
- 舌象:舌变薄白
- 脉象:脉来弦弱
3. 处方调整
- 药物:炒白芍9g, 黄芩炭6g, 炒黄连4.5g, 厚朴6g, 广木香4.5g, 陈皮6g, 焦槟榔6g, 山楂炭6g, 熟附子3g, 滑石粉9g(布包),通草4g, 酒炒大黄4.5g(后入)
- 煎服方法:1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情况
1. 服药后效果
- 症状:痢止,腹痛拘急、里急后重俱失,知饥能食
- 舌象:舌变薄白
- 脉象:脉来弦弱
2. 诊断总结
至此湿热疏化,积滞已通。
3. 后期调理建议
停药节劳,糜粥自养,乃是病后调理无上之法。
按语
此例纯痢无粪,赤白相兼,欲便先痛,里急后重,滞下拘急,便后痛减,昼轻夜重,每日登厕达三十余次,但痢下仅脓血点滴,少腹满痛微胀,但按之濡软不硬,口黏不渴,口气腐秽,小便点滴不利,苔白满布且滑,左脉弦细而滞,右脉弦滑而滞。综其症、脉、舌,辨证为湿热夹积滞痢下。谨选《温病条辨》加减芩芍汤化裁,治宜疏利肠间湿热,导下肠间积滞,加减法亦宗吴氏(吴鞠通)方后加减法)。平时肛坠,加入槟榔;腹痛甚欲便,便后痛减,再痛再便,纯为滞红,故加入肉桂、酒大黄;且红积滞下,故加入归尾、红花、桃仁,活血通滞,余加银花炭,解毒止血,血还其道。次诊诉药后痢虽大减,但积滞不净,又遵吴鞠通“通爽后即止,不可频下,如积未净,当减其制”之嘱,当原方减其制再投,以收全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