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误医祸案 - 小泡结节误治引发的肿瘤
病案简述
患者信息:刘某某,男,30岁,兴宁某中学教师。
发病时间:2008年3月24日至2008年10月20日
主诉:1997年7月初因连续几天多吃胡萝卜引起小便呈赤红色,自行诊断为血尿,到兴宁市人民医院检查,化检尿液无潜血,诊断为血压偏高,接受降压治疗。服药至第三个月突发腹痛,求治于汕头市湘桥医院,后转至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炎合并胃窦部炎。经三个多月服用医院自制的“陈香胃丸”后,痛情缓解。
2000年11月:上楼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兴宁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胸膜炎伴右胸腔积液。经抽液治疗后转潮州市湘桥人民医院接受一个月左右消炎止咳治疗。因症情不减转院至潮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结核病(抽取右胸积液1000ml,化检积液未发现有结核杆菌)。住院半个多月出院诊断为胸肺未见异常,但医嘱仍需服消炎及抗结核等药物。
2003年下半年:腰椎旁长出一个小泡,热水敷后长成指头大小,到兴宁市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手术。术后半个月,因手术处一直流脓而转梅州市人民医院,CT诊断腰椎里有个大脓包。依科别转至梅州田家炳医院骨科部,怀疑为腰椎结核(对所取脓液进行结核菌培养,未发现有结核菌),经1个多月抗结核治疗,未见疗效而施于手术。手术前B超诊断的腰椎内有1个大脓包,手术过程却出乎意料——未能发现腰椎异常。主刀医师与B超师联系:为何出现这种情况?B超师解释:由于囊肿系数与肌肉相符,所以成像为脓包。因此,令患者接受了一次冤枉的手术。
2004年元旦: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要求全国著名骨科教授以手术去除读高二期间因扭伤右踝骨后引起的豆芽样小结节。教授认为这种创伤所致的骨质钙化肿瘤无手术去除的必要。返回兴宁接受草药外敷后,右踝骨位小结节长成鸡蛋大小,因此到兴宁市人民医院要求手术切除;术后对肿物化检定性为“滑膜瘤(良性)”。术后约一年时间,因原手术处骨肿复起乃到广州南方医院检查,经核磁共振检查,仍称良性肿瘤;但手术后对所取肿物化检定性为恶性滑膜肉瘤。因此于术后接受放射治疗。
2007年4月下旬:由于经2个月放射治疗后发现肿瘤细胞转移,无奈接受医院关于保住性命须进行截肢手术的建议,并接受右下肢截除手术。截肢后约半年因气促心悸日益加重,又依次到兴宁及梅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胸腔大量积液、癌细胞肺肾转移等。经多次抽刺胸腔积液及活性铂的化疗,未能控制症情恶化。在胸痛彻背、心悸气促、头额颈项冷汗不停的危重时刻,患者接受了其学生的建议,于2008年3月24日起转到本所接受传统中医中药的治疗。
论治概况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促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