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医案

患者信息

  • 性别:男
  • 年龄:35岁
  • 籍贯:河北深泽
  • 职业:农民

主诉

因久居卑湿之地,某年夏在田间浇地,汗出入水,当风取凉,下午即感恶寒头痛,周身痠楚。

诊断

  • 初诊症状:恶寒无汗,虽覆厚被仍寒栗而振,全身骨节痛如虎咬,以肩肘膝为着,四肢不能屈伸,步履艰难,身如被杖,难以转侧,头痛如裂,语音重浊。
  • 舌脉:按其皮肤热如火炽,六脉浮紧,舌质暗澹,苔白微腻。

按语

脉证合参,为风、寒、湿三气杂至,正气受阻,急宜达邪外出,以防它变。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予服。

初诊方药

  • 药物:麻黄9克,桂枝9克,附子9克(先煎),白术9克,羌独活各9克,白芍9克,云苓12克,党参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5枚(劈)

二诊

药下1剂,恶寒、身痛、骨节痛悉减。前方药再进1剂,遍身得汗,诸证大减,改用祛邪扶正并行之法,处独活寄生汤原方,继服3剂而愈。

按语

祛邪扶正并用之法,乃针对痹证久延致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而设。其虚者无非阳气、阴血、肝肾不足;其实者仍为风寒湿热滞留不去,或夹痰、或夹瘀。因其正气已虚,袪邪宜选散而勿过,温而勿燥,利而勿伤,寒而勿凝之品,加于扶正方中。散风选防风、荆芥、秦艽、桑枝;温寒选桂枝,巴戟天、仙灵脾;利湿选木瓜、苡仁、泽泻;清热则选黄柏、知母、银花藤等。若夹瘀者,则合以桃红四物汤,或加丝瓜络以通络;夹痰者,加服指迷茯苓丸或二陈丸。扶正,阳气虚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偏于脾气虚则合以四君子汤;偏于肾阳虚者则加仙灵脾、川断、菟丝等。肝肾阳血虚者,选用归芍地黄汤或二至丸加味;伴心悸低热者,则合以天王补心丹。若气血两虚者,则选用薯蓣丸。若气血、阴阳、肝肾皆虚者,则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